
借指活鱼。 唐 白居易 《题海图屏风》诗:“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
“活鳞”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活鳞”指活鱼,其中“鳞”代指鱼类(因鱼身有鳞片)。该词属于借代用法,常见于古典诗文。
唐代白居易《题海图屏风》诗中曾使用:
“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
此处通过“无活鳞”暗喻水域荒芜、生机断绝的景象。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古籍或文学创作,属于生僻词汇。相关成语如“波光鳞鳞”“活灵活现”等仍保留“鳞”的引申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背景,可参考《白居易诗集》或唐代文学研究资料。
《活鳞》一词常用来形容人的骨头活动灵活、身体健康。它意味着一个人充满活力和生机,不畏困难,积极向前。
《活鳞》的部首是鳥部。它由11个笔画组成。
《活鳞》一词源自于古代文献。用来形容人体骨骼结实的样子。鳞意味着鱼类或爬行动物的外皮覆盖物,用于保护身体。
《活鱗》是它的繁体字形式。
古代汉字对《活鳞》采用了不同的书写方式。其中一种写法为:
活:圥(1画) + 卄 (2画) + 人 (2画) + 七 (2画)
鳞:鱼(8画) + 舛(3画)
1. 他一身是活鳞,每天都充满活力地工作。
2. 这个年轻人的体魄结实,真是一条活鳞。
1. 活力:形容人蓬勃朝气的状态。
2. 鳞片:指鱼类和爬行动物身上的覆盖物。
3. 活络:形容事物灵活多变,不拘一格。
生气勃勃、健康有活力、活泼
虚弱、衰老、无活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