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麻木的意思、麻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麻木的解释

(1) [numb]∶失去知觉

感官全都麻木了

(2) [apathetic;benumbed;insenate;be dead to all feeling]

(3) 麻木的感觉。又称麻痹

感觉麻木

(4) 比喻思想不敏锐,反应迟钝

使一个民族衰弱、压抑、麻木

详细解释

(1).同“ 麻痹 ”。《朱子语类》卷二五:“心既不仁……如人身体麻木,都不醒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放绑要紧,手脚都麻木了。” 郑观应 《盛世危言·医道》:“衰迈之人脑气不足,遂有麻木、昏瞶之病。”

(2).谓感觉迟钝。《水浒传》第一一八回:“ 雷炯 、 计稷 惊得麻木了,动弹不得。”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先生’,乡下人麻木而平静的回答道:‘您是学者,总该知道现在已是午后,别人也要肚子饿的。’”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十:“想不到的悲哀的袭击使她麻木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搜索结果的综合分析,“麻木”一词具有以下多层次的解释:

基本词义

  1. 生理层面:指身体局部失去知觉或感觉迟钝,如手脚发麻、触觉减退(源自《朱子语类》)。例如久坐后腿部麻木,或因疾病导致神经功能异常。
  2. 心理/社会层面:比喻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情感淡漠,如对社会不公现象无动于衷,或长期压力下的情绪封闭状态。

医学解释

语义关联

使用场景

注意:若长期出现不明原因麻木,建议及时就医排查神经系统疾病。

网络扩展解释二

《麻木》的意思

《麻木》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来形容人的思维、感情或身体感知器官的失去敏感或对外界刺激不再产生反应。当一个人感到麻木时,他失去了对外界事物的真实感知,对于亲人的关怀、朋友的友情或者环境的变化都无法产生认知或相应的情感。

拆分部首和笔画

《麻木》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麻”和“木”。其中,“麻”是左右结构的部首,表示与麻相似的植物,它包含11个笔画;而“木”是上下结构的部首,表示与木材或木制品有关的事物,它包含4个笔画。

来源与繁体

《麻木》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经·小雅·小旻》中:“心之忧矣,于毒害矣。”其中“害”字即可理解为“麻木”。在繁体字中,麻木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麻木》这个词的古代写法仍然可辨识。古人将“麻”字写作“麻冖”,表示麻的顶部覆盖着遮蔽物,以及“木”字写作“木乞”,表示树木的形态。

例句

1. 他看起来面无表情,完全麻木不仁。

2. 这个社会的冷漠让人感到无比的麻木和绝望。

3. 她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却感觉一点也不麻木。

组词

1. 麻木不仁

2. 麻木不化

3. 麻木不启

近义词

1. 迟钝

2. 冷漠

3. 充耳不闻

反义词

1. 敏感

2. 温暖

3. 热情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