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观察自身的道德修养。《老子》:“以身观身。” 唐 李程 《赋得竹箭有筠》诗:“方持不易操,对此欲观身。” 宋 苏轼 《送参寥师》诗:“閲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观身”是一个源自道家及古典文学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是通过观察自身来反思道德修养。以下是详细解释:
“观身”指通过内省的方式,观察自身的言行、道德状态,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这一概念强调自我审视与精神提升的结合。
多用于古典诗文或哲学讨论中,现代语境下较少使用,但在传统文化研究、修身类书籍中仍有体现。需注意与佛教“观身不净”等概念区分,后者侧重对肉体的否定,而“观身”更偏向积极的内省。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老子》原文或唐代李程、宋代苏轼相关诗作。
观身(guān shēn)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的是审视自身,对自己的行为、思想等进行反省和评估的意思。
观身的部首是见(jiàn),由于是一个复合词,没有独立的部首。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观身的总笔画数为12。
观身一词是由「观」和「身」两个字组成。观字表示看、看待、察看等意思,身字表示个人的身体或者指人的本身。
在繁体中,观字简化为「觀」,身字简化为「身」。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观字的「见」部分写作「⺊」字形,身字是由「自」和「身」两个部分组成。
1. 他经常观身反思,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2. 在纷繁的尘世中,能够有时间观身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观察、观看、观点、观测、观音
近义词:反省、自省、自我检讨。
反义词:无视、忽略、漠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