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致力于根本。《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 河 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四折:“习诗书,学礼易,从先进君子务本。忘食发愤,能正其身。”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却病》:“有务本之法,止在善和其心。”
(2).指务农。《管子·禁藏》:“故先慎於己而后彼,官亦慎内而后外,民亦务本而去末。”《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你今年已大长,不思务本作家,日逐游荡,有何了日!” 清 顾炎武 《钱粮论上》:“昔人之论取民者,且以钱为难得也,以民之求钱为不务本也,而况於银乎。”
“务本”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核心释义
指处理事务时注重根本原则或基础工作,强调从根源解决问题。例如《论语·学而》中提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为君子专注于根本,根基稳固后自然能形成正确的道德准则。
《礼记·学记》也以“先河后海”的比喻,说明“务本”即抓住源头或关键。
引申内涵
在儒家思想中,“务本”常与“孝悌”关联,认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实践仁德的根基。元代关汉卿的杂剧《裴度还带》中也提到“务本”与修身的关系。
历史背景
古代中国以农业为经济核心,故“务本”也特指重视农业生产。例如《管子·禁藏》主张“民务本而去末”,《汉书·文帝纪》强调“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商鞅变法中的“务本”政策即推行重农抑商,鼓励粮食生产。
社会意义
这一用法反映了传统社会“农本商末”的经济观念,认为农业是稳定民生的基础。
提示:以上内容综合了《论语》《礼记》等经典文献及历史政策案例,若需进一步查阅完整出处,可参考、3、7、9等来源。
《务本》是一个成语,意为要以本事、本能为根据和依据。它强调了一个人在办事处理事务时,应该真正地去关注本质、核心,以基本素质和能力为基础。
《务本》的拆分部首是务和本,其中务的部首是力,本的部首是木。
《务本》的笔画分别为3画和5画。
《务本》最早出自《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的「人不知而不愠」就是指一个人应该能够应对他人的无知、误解和批评,不被干扰而动怒。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儒家经典之一。
《务本》在繁体字中写作「務本」。
在古代,「務」的字形旁有一点,而「本」的字形旁多为「木」。
随着时间的推移,字形发生了变化,才演变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形状。
1. 做事情务必务本,才能取得好的结果。
2. 他在工作中一直以勤勉和扎实的学习为主,真正做到了务本。
组词:务实、本着
近义词:本质、本性
反义词:逆本、非本
哀怛阿桡北窗高卧被坚执鋭本地不知天高地厚财赋猜三喝五豺狼虎豹尘芥赤热酬勋萃傱黨邪醜正大贫丁丁列列发机氛霓分彊皋壤隔距工场手工业贵显害怕欢场黄巾力士画裙尖顶木驴简惠叫阵嫁资计曹结句鸡肥金脉进善惩奸矜宥近远考治狂鄙礼义廉耻牛童马走配帝破坏破陆续愆面容长脸三馆三洲曲受讯私相授受特惠关税彤弓蚊蜹诬掯相傍显任消息灵通犀簟西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