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主的意思、津主的详细解释
津主的解释
古代设在渡口的负责检察的官吏。《隋书·食货志》:“又都西有 石头津 ,东有 方山津 ,各置津主一人,贼曹一人,直水五人,以检察禁物及亡叛者。”
词语分解
- 津的解释 津 ī 渡水的地方:津渡。关津。津要。问津。 口液,唾液:津液。津津有味。 汗:遍体生津。 滋润,补:津润。津贴。 中国天津市的简称。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主的解释 主 ǔ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
专业解析
"津主"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管理渡口或关卡的官吏。具体释义如下:
-
基本释义:
- 津:本义指渡口,是河流上船只停靠、人员货物摆渡的地方。引申为交通要冲或关卡。
- 主:指主管、掌管、负责人。
- 津主:合起来指掌管渡口事务的官员或负责人。其职责包括管理渡船、征收渡税(过路费)、维持渡口秩序、稽查过往行人货物等。类似于后世的“渡口管理员”或“关卡吏”。
-
历史背景与职能:
-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交通不发达、河流众多的时期,渡口是重要的交通节点和税收来源地。朝廷或地方官府会设置专门的官员进行管理。
- “津主”作为基层官吏,其职位可能由官府直接任命,也可能由地方有势力者担任(需向官府负责)。他们代表官方行使管理权。
- 职责不仅限于摆渡,还涉及治安(稽查奸宄)、税收(征收津税)等,是维护地方交通秩序和经济利益的重要角色。唐代杜佑所著《通典》等史籍中,对地方官职的设置有所记载,其中就包含管理关津的职责。
-
文献例证与使用:
- 该词多见于古代史书、政书、笔记小说等文献中,用以描述地方行政或交通管理中的具体职务。
- 例如,在记载唐代官制的《唐六典》及相关史料中,虽未直接列出“津主”一职,但地方上管理关津的职责是明确存在的,常由地方官吏(如州县的佐官或专门设置的津吏)承担,其职能与“津主”描述相符。后世文献在追述或描述类似职能时,会使用“津主”一词。
- 来源参考: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等权威辞书对“津”和“主”的释义及复合词“津主”的解析。历史背景部分参考了古代典章制度文献如《通典》(杜佑)、《唐六典》等关于地方官职和关津管理的记载(无直接引用链接,内容基于学术共识)。
-
现代使用与延伸:
- “津主”是一个典型的古语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作为正式官职名称使用。它主要出现在历史研究、古籍阅读、文学创作(尤其是历史题材)等语境中。
- 理解这个词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代社会的交通管理、税收制度和地方行政运作的一个侧面。
“津主”指古代负责管理渡口事务、征收渡税、维持秩序的官吏,是特定历史时期交通与行政管理体系中的基层职务。其释义基于古代汉语词汇含义及历史典章制度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津主”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区分:
一、古代官职含义
指古代渡口设置的检察官吏,负责盘查过往商旅、稽查违禁物品及逃亡者。
- 历史依据:据《隋书·食货志》记载,南朝和隋朝在重要渡口(如石头津、方山津)设津主,配备下属人员执行检察任务。
- 职能延伸:除渡口管理外,也涉及交通要地的治安维护,类似关卡职责。
二、现代引申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主持会议或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可能由“津”(要地)与“主”(主导者)组合引申而来。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佐证,权威性存疑。
使用建议
- 学术或历史语境中,优先采用古代官职释义,并引用《隋书》等史料。
- 现代场景若需使用,建议结合上下文明确语义,避免歧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隋书》原文或权威历史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霸王风月备洒扫鄙言长乐华禅偈骋射春府鹑褐鹑星佽恤东阁斗机遏逸封蔽风缆暠皓横阡侯甸婚飞火齐珠践跻脚踝经官极照隽功类草缭掉令人发指龙驭鲁瓢驴皮影马猴慢媟马扎闹乱子拟规画圆牛口铺兵锣前头巧对清凉山轻徒旗帜润身散心声价十倍生厌水葓鼠尾轿司农鶗鴃同等学力团红屠保土崩托葬韡萼五笔桥献费详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