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渺的意思、绵渺的详细解释
绵渺的解释
(1).亦作“ 绵淼 ”。水面遥远广阔貌。 清 黄景仁 《甬江舟中看山甚佳》诗:“红树千行雁一声,两岸秋山入绵渺。” 清 江炳炎 《买陂塘》词:“想伊人、溯洄绵渺,梦魂频遶江涘。” 清 华伟生 《开国奇冤·追悼》:“浓烟如墨涌层霄,倚危栏海绵淼。”
(2).亦作“ 绵眇 ”。深远奥妙。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绵渺而藴藉。”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明 社既墟,遗民佚士,睠怀故都,或发绵渺之文,或效軼荡之体,咸有可观。” 缪荃孙 《<宋元词四十家>序》:“ 碧山 之绵眇, 梅溪 之軼丽。”
词语分解
- 绵的解释 绵 (綿) á 蚕丝结成的片或团,供絮衣被、装墨盒等用:丝绵。绵绸。绵里藏针。 像丝绵那样柔软或薄弱:绵薄。绵软。绵力。 像丝绵那样延续不断:绵延。绵联。绵长。绵亘。连绵。 性情温和:他平时挺绵。
- 渺的解释 渺 ǎ 微小:渺小。渺不足道。 水势辽远:浩渺。渺邈。渺渺。渺然。 茫茫然,看不清楚:渺茫。渺无人迹。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绵渺”在现代汉语规范中通常写作“绵邈”,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形容词,其含义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理解:
-
形容空间辽远广阔:
指地域、山川等连绵不断,显得非常遥远、辽阔,望不到边际。
- 例证: “山川绵邈”形容山脉河流连绵不绝,延伸至远方。
- 典籍出处: 左思《吴都赋》:“岛屿绵邈。” (形容岛屿分布广阔遥远)(引自《汉语大词典》)
- 典籍出处: 《晋书·天文志上》:“南北为经,东西为纬。天径千里,南北二极,相去一百一十六度三百四分度之六十五强,是为天径之半,而周天直径,二万三千里三百三十二步三尺三寸六分,周七万九千里……此盖天体之广袤,绵邈难穷者也。” (形容天体广阔无边)(引自《辞源》修订本)
-
形容时间久远漫长:
指年代、历史、岁月等非常古老、悠长,仿佛没有尽头。
- 例证: “历史绵邈”形容历史源远流长。
- 典籍出处: 陆机《叹逝赋》:“嗟人生之短期,孰长年之能执?时飘忽其不再,老晼晚其将及。怼琼蕊之无徵,恨朝霞之难挹。望汤谷以企予,惜此景之屡戢。悲夫!川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人何世而弗新,世何人之能故?野每春其必华,草无朝而遗露。经终古而常然,率品物其如素。……亮造化之若兹,吾安取夫久长?痛灵根之夙陨,怨具尔之多丧。悼堂构之隤瘁,愍城阙之丘荒。……眇绵邈其焉如?” (表达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引自《文选》)
- 典籍出处: 《晋书·文苑传·伏滔》:“(滔)以《春秋》时徐偃王土地方圆五百里,有攻伐之权,而《史记》云行仁义,陆地之朝者三十六国,穆王令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徐偃王乘穆王远游,诸侯无主,乃率九夷以伐宗周。穆王闻之,驰归,令造父御,长驱而归,一日千里,以救乱。楚文王灭之,偃王仁而无权,不忍斗其人,故至于败。乃北走彭城武原东山下,百姓随之者以万数,因名其山为徐山。山上立石室,有神灵,民人祈祷。今皆见存。然则徐戎之地,绵邈山河,周旋数千里。” (形容徐国故地广阔久远)(引自《辞源》修订本)
-
引申形容抽象事物的悠远、深奥或微弱:
有时也用于形容声音、思绪、意境等抽象事物,带有悠长、深远、隐约难寻的意味。
- 例证: “思绪绵邈”形容思绪飘向远方或深入久远。
- 典籍出处: 此义项多由空间、时间义引申而来,在文学作品中常见,是词义的自然扩展。
关于字形:
- “绵渺”中的“渺”常被认为是“邈”的通假字或异写。在现代规范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中,标准词形为“绵邈” 。
- “邈”字本身即含有遥远的意思(如“邈远”),与“绵”(连绵不断)组合,更能准确表达空间或时间的悠长、广阔。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 (在线版可参考:汉典 zdic.net) - 提供详尽的古汉语词义解释和书证。
- 《辞源》 (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 着重探求词的古义、来源及演变,是研究古汉语的重要工具书。
- 《文选》 (萧统编) - 收录了左思《吴都赋》、陆机《叹逝赋》等包含“绵邈”用例的经典文学作品。
- 《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商务印书馆) - 规范现代汉语词形、读音和常用义项,确认“绵邈”为标准写法(可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官网或权威出版信息)。
- 《晋书》 (唐·房玄龄等撰) - 正史典籍,提供了“绵邈”在历史文献中的具体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绵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维度解析:
一、自然景象的描绘
- 本义:形容水面辽阔无边的景象,如「清黄景仁《甬江舟中看山甚佳》」中“两岸秋山入绵渺”,展现山水相接的壮阔意境。
- 同义扩展:亦作“绵淼”,多用于描写江河湖海的浩渺,例如网络解释中提到的“水面遥远广阔貌”。
二、文学与思想的表达
- 抽象含义:指深远奥妙的意境或思想,如「清戴名世《<野香亭诗集>序》」评价其作品“旨绵渺而蕴藉”,形容诗文内涵深邃含蓄。
- 情感延伸:在文学创作中,可表达朦胧虚幻的情感或难以捉摸的哲思,如形容“离怀绵渺如许”(网络诗句引用)。
使用注意:该词属于书面语,常见于古典诗词或文学评论中,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具体指向自然景观还是抽象意境。
别人正在浏览...
拌和报蒸兵队璧羽擦抹柴窑晨光称雄迟挨雌黄大知帝籍冬赈阿弥巴奉商根生土长贯膂雚蒲孤禅孤山寺酣酒河身后变环念鹘落惑蔽见贻夹细假誉驰声吉梦巾幂九距急燥窭小拦击嘞嘞乐康灵廛临歧离披流离转徙埋翳马尾罗麻疹门构庙攻判却乾栋清欢穷绝崎峣契重声张势厉拾拣黍醅坍缩星苇然文义相要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