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索索的意思、索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索索的解释

(1) [fearfully]∶恐惧的样子

震索索,视矍矍。——《易·震》《疏》:“索索,心不安之貌。”

(2) [tremble]∶形容颤抖

这时,他的脸、脖子全冻紫了,两只手臂索索地抖着,呼吸已经很费劲了。——《罗盛教》

(3) 象声词

(4) 形容细微的声音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形容风吹草木声

山苍苍而坠叶,树索索而摇枝。——南朝陈· 江总《贞女峡赋》

详细解释

(1).恐惧貌;颤抖貌。《易·震》:“震索索,视矍矍。” 孔颖达 疏:“索索,心不安貌。”《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剃头的跪在地下,索索的抖。” 茅盾 《列那和吉地》五:“给它解绳索的时候,它还以为大祸到了,怕得什么似的,浑身索索地抖。”

(2).冷漠,无生气貌。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一:“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四:“九日见丞云,比者情志何甚索索。” 清 曹寅 《古倾杯·钞书》词:“频年嗜好,多慙糟粕,索索都无真气。”

(3).引申为落落寡合之意。 前蜀 贯休 《送姜道士归南岳》诗:“松品落落,雪格索索。”

(4).空虚、空乏状。 唐 寒山 《诗》之一六七:“房房空索索,东壁打西壁。其中一物无,免被人来惜。” 宋 梅尧臣 《旌义港阻风》诗:“茆屋何颼颼,瓦罌空索索。”

(5).犹瑟瑟。形容细碎之声。《汉书·天文志》:“ 永始 二年二月癸未夜,东方有赤色,大三四围,长二三丈,索索如树。” 王先谦 补注:“索索犹瑟瑟也……此云索索如树,盖不独以状言,且兼声言矣。” 唐 白居易 《五弦弹》诗:“第一第二絃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衰草萋萋一径通,丹枫索索满林红。” 胡万春 《骨肉》:“细雨在索索的下着,卖馄饨的梆子声在笃笃的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索索"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释义如下:

一、拟声词:形容细碎、连续的声音

常用于描述风吹草木、雨滴落地或物体摩擦等发出的轻微声响。

例:《红楼梦》中“风过处,树叶索索作响”。

二、形容词:形容颤抖、畏惧的样子

表示因寒冷、恐惧或紧张而产生的身体抖动状态。

例:《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因害怕而发抖貌”,如“吓得浑身索索发抖”。

三、古汉语中表“寂寥、空乏”

早期文献中可引申为冷清、空虚之意。

例:《说文解字注》提及“索”有“离散空虚”之义,“索索”由此衍生表寂寥感。

四、方言用法(如吴语):指动作琐碎或反复翻找

在部分方言中描述琐碎行为,如“索索翻翻”指反复翻动物品。

来源:《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该用法。


权威参考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许慎(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3. 曹雪芹.《红楼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4. 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 中华书局, 1999.

网络扩展解释

“索索”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使用场景和语境有所不同,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象声词

    • 形容轻微连续的声音,如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老鼠活动的窸窣声,或轻快移动的声音。
      例: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风吹树叶索索作响()。
    • 也指风吹草木的声音,如“草木索索”。
  2. 状态描述

    • 恐惧颤抖的样子:
      例:震索索,视矍矍(《易经》,形容因恐惧而发抖)()。
    • 空虚、冷漠:
      引申为落落寡合或缺乏生气,如“索索无生气”()。

二、使用场景

  1. 自然现象:形容风声、动物活动声等()。
  2. 人物动作:描述轻快行走(如“利利索索地走路”)、颤抖(如“手臂索索地抖”)()。
  3. 文学表达:古诗词中多用于渲染孤寂、紧张的氛围()。

三、其他相关

如需更全面信息,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阿香车班禅额尔德尼徧赊飙锐禀谷称慕齿数獃串了皮大理倒运帝扃地坪斗争斗合额缺方实绯鱼袋富平龟甲香故事诗还香愿豪族核糖核酸火食焦额介然痀偻看景生情廥积两性花龙镳龙界陆郎漉漉緑駬某个墨妆旁纽頖国签押窍瓠禽鸟畎畆热饮襦帼溽蒸伤怆山庭事款则圆水塔烁烁死战嵩崇所之条柯通前彻后豚拍五代芴芒无全牛相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