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一种装有转轴的凳子。用足掌推动,刺激涌泉等穴,有养生、治病之效。 明 屠隆 《考槃馀事·起居器服笺·滚凳》:“以木为之,长二尺,阔六寸,高如常。四桯镶成,中分一鐺,内二空中,车圆木二根,两头留轴转动,凳中凿窍活装。以脚踹轴,滚动往来。盖涌泉穴精气所生之地,故必以运动为妙。”
滚凳是中国传统家具中的一种特殊坐具,其名称由“滚”与“凳”组合而成,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双重特性。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滚凳特指“凳面下设有滚轴装置的木凳”,使用者可通过足部拨动滚轴以促进气血流通,兼具休憩与保健作用。这一解释与《中国古典家具辞典》中“滚凳多用于书房,常与案几搭配”的描述相吻合,说明其常见于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
从形制来看,滚凳的典型特征包括:①凳面呈长条形,宽度约20-30厘米;②底部安装木质圆轴2-4根,可自由转动;③整体采用榫卯结构,常见材质为硬木。明代《长物志》特别提及“滚凳宜紫檀为之,轴转需滑利”,佐证了其制作工艺的精细程度。
在养生文化层面,《遵生八笺》记载“踏滚凳,涌泉穴得摩,足心之精气自生”,印证了滚凳作为传统中医导引器具的功能。这种将日常家具与中医理论相结合的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器以载道”的造物理念。
滚凳是中国古代一种兼具实用与养生功能的家具,其核心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滚凳是明代文献记载的特殊凳子,主体为木质结构,内部装有可转动的圆木轴装置。使用者通过足底推动木轴滚动,达到刺激足部涌泉穴的目的。
2. 结构特征
3. 养生原理 通过足底反复滚动刺激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该穴位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肾经起始穴,持续刺激可促进气血运行,达到补肾气、调节代谢等养生效果。
4. 历史记载 明代文人屠隆在《考槃馀事·起居器服笺》中详细记载其制作工艺和使用方法,强调"涌泉穴精气所生之地,故必以运动为妙"。
现代价值:这种设计理念与现代足底按摩器的原理相通,体现了古人"器具养生"的智慧,在当代传统家具复刻领域仍有应用。
案责綳接边政摈压长倩赠刍常侍迟夯赤脸川禽出句打酒座地震学胹鳖蜚短流长坟素拊絃伏箱符篆高姓大名滚瓜流水憨怜徊集化为泡影回轮件子浇料基地结义惊怕金柱鹃嗁蓝单林巘龙华会卵危捋下洛阳市墨衰暖孝朒朓沤泊旁施培养啓碇起鼓琼芝鬈髻软痛神话故事室庐市司石虚中讼辩填路田矢王恭柳未婚妻枭骜新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