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一種裝有轉軸的凳子。用足掌推動,刺激湧泉等穴,有養生、治病之效。 明 屠隆 《考槃馀事·起居器服箋·滾凳》:“以木為之,長二尺,闊六寸,高如常。四桯鑲成,中分一鐺,内二空中,車圓木二根,兩頭留軸轉動,凳中鑿竅活裝。以腳踹軸,滾動往來。蓋湧泉穴精氣所生之地,故必以運動為妙。”
滾凳是中國古代一種兼具實用與養生功能的家具,其核心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滾凳是明代文獻記載的特殊凳子,主體為木質結構,内部裝有可轉動的圓木軸裝置。使用者通過足底推動木軸滾動,達到刺激足部湧泉穴的目的。
2. 結構特征
3. 養生原理 通過足底反複滾動刺激湧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處),該穴位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是腎經起始穴,持續刺激可促進氣血運行,達到補腎氣、調節代謝等養生效果。
4. 曆史記載 明代文人屠隆在《考槃馀事·起居器服箋》中詳細記載其制作工藝和使用方法,強調"湧泉穴精氣所生之地,故必以運動為妙"。
現代價值:這種設計理念與現代足底按摩器的原理相通,體現了古人"器具養生"的智慧,在當代傳統家具複刻領域仍有應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