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 郭伋 ,字 细侯 。 扶风 茂陵 人。历任 渔阳 太守、 颍川 太守、 并州 太守,有政绩,所至县邑,老幼欢迎。《后汉书·郭伋传》:“﹝ 建武 十一年调 伋 为 并州 牧﹞ 伋 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所过问民疾苦……始至行部,到 西河 美稷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后因以“郭细侯”借指有政绩者。 唐 刘禹锡 《奉送浙西李仆射相公赴镇》诗:“郡人重得 黄丞相 ,童子争迎 郭细侯 。” 唐 司空曙 《送卢彻之太原谒马尚书》诗:“翩翩羽骑双旌后,上客亲随 郭细侯 。” 清 陈维崧 《沁园春·山东刘孔集招饮广陵酒家系故郭石公宅》词:“蔓草斜阳,空园丝雨,争説 汾阳 郭细侯 。”
“郭细侯”是东汉官员郭伋(字细侯)的别称,后成为称颂清廉有为官员的典故。具体解释如下:
郭伋(前39年—47年),字细侯,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初年名臣。他历任渔阳太守、颍川太守、并州牧等职,以仁政爱民著称。据《后汉书》记载,他每到一处任职,百姓扶老携幼迎接,甚至数百名儿童骑竹马在路边拜迎,足见其深得民心。
唐代诗人常以“郭细侯”代指贤能官吏,例如:
该词不仅指郭伋本人,更衍生为对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官员的赞誉,成为古代文学中“良吏”的文化符号。
《郭细侯》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词汇,它可以指代一种古代时期的官职。
郭字的拆分部首是阝,并且它由10个笔画组成。
细字的拆分部首是纟,并且它由6个笔画组成。
侯字的拆分部首是亻,并且它由8个笔画组成。
郭细侯这个词来自于古代中国周朝的官制。郭通常指的是城墙的外围,郭细侯则是指负责城墙的修筑、维护和管理事务的官员。
繁体字中,《郭细侯》的书写形式保持不变,依然是“郭细侯”。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郭字、细字和侯字的形状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它们的基本字义和意思并没有改变。
1. 这座城市的郭细侯非常重要,他们负责保护城墙的稳固。
2. 郭细侯是古代官职体系中的一员,他们的工作十分辛苦。
郭细侯并没有很多可以组成的词语,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特定的官职名称。
郭细侯的近义词可以是城墙管理官、郭余、城郭。
郭细侯的反义词可以是其他官员职位,比如巡城官、水坊官等。
悲怨辨别力不象话谄徇逞剑驰角翠辇打胡旋蟷蠰道别大庆油田大势登巇鈋钝風浪负郭相君附权该举鴚鹅篝灯呵冻骨擿虹桥板慌手慌脚笺纸皛耀解神精粺惊悮竫言九钻军额考限宽详哭脸榔杭良史林庐满子描字明殿乃耳扳害批风抹月裒索期岁弃席僧蓝商船释鞍诗帖狮威太子港帖服悟捷误脱遐窥献饮孝悌惜寸阴写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