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neral trend of events] 事物发展演化的基本形势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长江也。——《资治通鉴》
(1).大位;高位。《吕氏春秋·尊师》:“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 陈奇猷 校释引 范耕研 曰:“言有大位者可以为天下君长矣。”《晋书·平原王榦传》:“ 榦 独怀百钱,见 冏 出之,曰:‘ 赵王 逆乱,汝能义举,是汝之功,今以百钱贺汝。虽然,大势难居,不可不慎。’”
(2).大局的趋势。《三国志·魏志·刘放传》:“乘胜席卷,将清 河朔 ,威刑既合,大势以见。”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尝就天下之大势观之,门户不同,风气亦异。” ********* 《萍踪寄语初集·弁言》:“我们要研究中华民族的出路怎样,不得不注意 中国 所在的这个世界的大势怎样,这两方面显然是有很密切的关系。”
(3).事物的大概;大致状况。 晋 谢灵运 《山居赋》自注:“非可具记,故较言大势耳。”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大势两句相耦,细分则四者各为用。”
(4).大批。多用于形容军队力量强大。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他若不与呵,我大势军马,好歹夺了 荆州 。” 元 高文秀 《渑池会》楔子:“俺 秦国 起大势军马,某统大势雄兵。”《封神演义》第二八回:“次早旭日东昇,大砲三声,开城门,大势人马杀奔 周 营。”
(5).佛教语。大势至菩萨之略称。参见“ 大势至 ”。
“大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维度解析,具体如下:
事物发展的基本形势
指整体局势或趋势,常用于政治、社会等宏观层面。例如《三国志》提到“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威刑既合,大势以见”,强调局势的不可逆转性。
大局的趋势
多指历史、政治或经济演变的总体方向。如《资治通鉴》中“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即以长江天险比喻局势的关键。
高位或大位
古汉语中可指显赫的地位。如《吕氏春秋》载“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晋书》亦用“大势难居”形容权位的不稳定性。
军队力量或规模
元代文献中常以“大势”形容兵力强盛,如关汉卿《单刀会》中“我大势军马,好歹夺了荆州”。
佛教术语
为“大势至菩萨”的简称,代表智慧与威势(需注意此义项使用较少,多见于特定宗教语境)。
更多详细例证可参考《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典籍,或查阅汉典、辞海等权威词典来源。
“大势”这个词是指某种趋势或态势的总称,表示一个重要的、无法逆转的潮流或形势。它通常指代一种强大的力量或发展趋势,对人类社会、国家、个人等有重要影响。
拆分部首和笔画“大势”这个词可以按照部首进行拆分,其中“大”字的部首是大,而“势”字的部首是力。按照笔画来拆分,“大”字有三个笔画,而“势”字有六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字“大势”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在繁体字中,“大势”分别是“大勢”。它的意义与现代汉字中的含义相似。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虽然“大势”这个词并不存在,但是古代人们常常使用由“大”字和“势”字组成的词组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例如,古代常用的词组有“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等。
例句以下是一些使用“大势”这个词的例句:
1. 这次改革的方向符合大势所趋。
2. 他能够成功,完全是凭借大势的推动。
3.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需要抓住大势,积极应对挑战。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与“大势”相关的组词包括:“大势所趋”、“势不可挡”等。
与“大势”意义相近的词语有:“趋势”、“潮流”、“形势”等。
与“大势”意义相反的词语有:“逆势”、“逆流”、“逆境”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