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服的意思、帖服的详细解释
帖服的解释
[submissive;docile;obe***nt] 服贴;顺从
详细解释
顺从。 宋 司马光 《贾生论》:“然终 文帝 世,诸侯帖服。” 宋 陆游 《监丞周公墓志铭》:“公徐晓之,如所以告 卓 ,辞旨明辩,卒皆帖服,无敢讙者。”《三国演义》第九十回:“塞外蛮人方帖服,水边鬼卒又猖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司马》:“北兵遥望皆却走,以故帖服若神。”
词语分解
- 帖的解释 帖 è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帖。字帖。画帖。 帖 ě 便条:字帖儿。 邀请客人的纸片:帖子。请帖。 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庚帖。换帖。 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一帖中药。 帖 ē 妥适:
- 服的解释 服 ú 衣裳:服装。制服。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顺从: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网络扩展解释
“帖服”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iē fú,属于书面用语,主要含义为顺从、服帖。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形容人或事物完全顺从、不反抗的状态,强调因信服或畏惧而产生的服从。
- 近义词:服帖、顺从、驯服、屈服。
- 反义词:反抗、违逆、抗拒。
2.引证与用法
- 古代文献:
- 宋代司马光《贾生论》提到“诸侯帖服”,指诸侯国对朝廷的臣服。
- 《三国演义》第九十回用“塞外蛮人方帖服”描述边疆民族归顺朝廷的情景。
- 现代示例:可用于描述权威或纪律约束下的顺从,如“法令严明,百姓帖服”(参考的“贴服”用例)。
3.外文翻译
- 法语:docile et obéissant(温顺且服从)。
4.注意区分
- 异形词:古籍中偶见“贴服”写法(如《北齐书》),但现代以“帖服”为规范。
- 与“服帖”差异:“服帖”侧重状态(如衣物平整、态度顺从),而“帖服”更强调主动的服从行为。
“帖服”多用于正式语境,常见于历史叙述或文学描写,表达对权威、规则的绝对顺从。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参考《三国演义》或宋代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帖服的意思
帖服是一个汉字词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帖服有两个意思:
1. (动词)指服帖、服从,形容态度诚恳、言行规矩。
2. (形容词)指衣服的质地平整、不起皱。
拆分部首和笔画
帖服的拆分部首是衣,表示与衣服相关。它的总笔画数为9画。
来源和繁体
帖服的来源和繁体字为「帖服」,没有特别的来源渊源。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帖服」这个词的写法与现代相同,没有明显的差异。
例句和组词
以下是帖服的例句:
- 他对长辈非常尊敬,言谈举止都很帖服。
- 这件衣服的织工精细,质地帖服。
常见的帖服相关的组词有:
- 帖服不违:指遵守规矩,不偏离正道。
- 帖伏:指服从、屈服。
近义词和反义词
帖服的近义词包括服从、敬服等。反义词则为不服、抗拒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