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军额的意思、军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军额的解释

军队编制的名额。《新唐书·宦者传上·窦文场》:“ 兴元 初,詔监神策左厢兵马,以 王希迁 监右,而 马有麟 为左神策军大将军,军额由此始。”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司马法非周制说》:“然则王国六军,大国三,次国二,小国一,此军额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军额

指军队的额定编制人数或军队的规模限额,是古代至近代军事制度中的重要概念,强调军队的法定人数或编制上限。该词属书面用语,现代多用于历史或军事研究领域。


一、核心释义

  1. 军队编制限额

    指国家规定的军队员额总数或各部队的固定编制人数。例如宋代实行“军额制”,明确各州府驻军规模,如《宋史·兵志》载:“诸州军额,各有定数。”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7卷第1023页。

  2. 军队规模的总称

    泛指军队的数量规模,如清代文献中“裁减军额”指缩减军队总人数。

    来源:《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制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第89页。


二、历史语境中的用法


三、现代延伸与相关概念


四、权威文献例证

“熙宁四年,诏诸路置将分领军额,每将统兵三千至万人不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二十七

来源:点校本《续资治通鉴长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2册。

网络扩展解释

“军额”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军队编制的名额,即军队中人员或单位的定额配置。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1. 词义构成

    • “军”:指武装部队或军事组织。
    • “额”:原指匾额,引申为规定的数量或限额。
      合称即“军队的编制人数或单位数量”。
  2. 权威定义
    根据汉典等词典解释,军额特指军队中通过制度规定的编制规模。例如《新唐书》记载唐代神策军设立时,明确提到“军额由此始”,即军队编制的正式确立。


历史用例

  1. 唐代军事制度
    《新唐书·宦者传》记载,唐德宗兴元年间,窦文场监领神策军左厢兵马,首次明确“军额”为军队编制的法定名额,标志着规范化管理的开端。

  2. 清代经学解释
    清代学者朱大韶在《实事求是斋经义》中分析周代军制时,提到“王国六军,大国三军”等分级军额,说明该词也用于古代军制的学术讨论。


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军额”一词使用较少,更多以“编制”“定额”等替代。但在研究历史、军事制度或古籍时,仍可能遇到这一术语。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历史案例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新唐书》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宾伏兵尉碧虚上监不荤不素仓徨抽那喘汗楚害出震御极赐祝蹴触埭程骀佗诋詈二分明月社国家资本主义河床话柄壶房霍食浆壶讲桌搅聒家亲岕茗解槖精深籍牌讥嫌聚合考课令渴骥诳吓夸妍鬭艳库蚊禄使明训能可弄颊偏格裨将屏匿强身轻徐秦和秋靮森磢唼食慑锉事居事权侍中貂四人天虽马髫齿调竽通电话同甲会乡田相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