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诟诮的意思、诟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诟诮的解释

辱骂和讥讽。 郭沫若 《董老行》:“当年 孔 孟 不谓然,今日盟邦常詬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诟诮”是由“诟”与“诮”组成的复合词,属于汉语中较少使用的古语词汇。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诟”指斥责、辱骂,如《左传·哀公八年》中“曹人诟之”;“诮”意为讥讽、责备,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而见诮”。两字组合后,“诟诮”表示以尖锐言辞同时进行辱骂与讥讽的行为,语义程度较单一责备更重。

从词源结构看,“诟”属形声字,从言后声,本义为用言语攻击;“诮”则从言肖声,含贬义性评价意味。二者叠加后,构成带有强烈负面情感色彩的动词,多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人际冲突或政治批判场景。例如宋代《朱子语类》卷七十九有“当时士大夫互相诟诮”的记载,反映该词在士人阶层辩论中的使用。

现代汉语研究中,学者李行健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指出,类似“诟诮”这类文言复合词,当代使用时应考虑语境适配性,避免产生理解歧义。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料库显示,该词近二十年公开出版物中出现频次不足50例,主要集中于历史小说及学术论著。对于需要考证古代汉语用法的读者,可参考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2014版)第683页、第892页对二字的分项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诟诮”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1.基本含义

“诟诮”指用尖锐、刻薄的言辞批评、讽刺或嘲笑他人,通常带有贬低或侮辱的意图。它结合了“诟”(批评、指责)和“诮”(讥讽、嘲笑)两个字的含义,强调言语攻击的恶意性。

2.构成与情感色彩

3.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戏剧或正式语境中,例如批评他人言行不当,或表达对某种现象的不满。现代也可用于描述网络暴力、恶意评论等行为。

4.引证与示例

郭沫若在《董老行》中写道:“当年孔孟不谓然,今日盟邦常诟诮。”此处通过对比,讽刺某些行为遭到国内外批评。

5.相关辨析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参考权威词典或文学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备耕北园边备禀饩骋望传翫赐荫大冠子夏逗漏读数甘盘校尉高台归款还诏珩佩浩邈画龙刻鹄黄褐侯惶愦洄洄讲耨践藉谏尸谤屠郊享金口玉音积攒侉大凉氛连珠合璧利尘六嫔藜杖罗刹日美諡眇劲泯泯脑门内拽鸟穷逆鳞起单弃秽乞命辱国丧师三隐参辰卯酉水闸探取忝窃田戍铁十字恸怛投香畏畏缩缩戊己校尉响豁闲阑崤塞小字鸂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