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试探。《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贼凭恃山川,二祖劳於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者。谓将以为不一探取,无由自弊,是以观兵以闚其衅。” 茅盾 《子夜》八:“她以为父亲是要利用 刘玉英 来探取 老赵 的秘密。”
(2).预支。《晋书·愍怀太子遹传》:“东宫旧制,月请钱五十万,备於众用,太子恒探取二月,以供嬖宠。”《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探取,预取也。”
(3).摸取。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人日》:“又立春日作此,名探春蠒。馅中置帋签或削木书官品,人自探取,以卜异时官品高下。”《宋史·李迪传》:“对曰:‘臣向在 陕西 ,以方寸小册书兵粮数备调发,今犹置佩囊中。’帝令自探取,目黄门取纸笔,具疏某处当留兵若干,餘悉赴塞下。” 清 李渔 《蜃中楼·义举》:“良朋意气真豪放,肯把身投巨浪,直待要探取驪珠返故乡。”
(4).探问。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十出:“因甚家中闹声沸……到堂前探取,免心下多虑。”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四折:“多不到半月十朝,亲家母又来探取。他道女孩儿不曾到家,惊的俺母亲进退无措。”
“探取”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以下是详细解释:
试探
指通过间接方式测试对方意图或情况。
例:《三国志·魏志·华歆传》中“探取”指军事侦察;茅盾《子夜》中描述用此词表示探听机密。
预支
表示提前支取钱物。
例:《晋书·愍怀太子传》提到太子“探取二月俸钱”;《资治通鉴》亦引用此例,胡三省注“探取,预取也”。
摸取
指伸手摸索或随机抽取。
例:宋代《岁时广记》记载立春时“探取”写有官品的纸签占卜;《宋史·李迪传》中描述从佩囊中“探取”兵粮记录。
探问
指询问或打探消息,此义项使用较少,多见于近现代文本。
如需更多例句或考据,可查阅汉典、《宋史》相关章节。
探取是一个动词,意思是探寻并取得。它由“手”、“才”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9个笔画。拆分部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字的意思和构造。
探取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的过程中。最初的写法是用象形符号表示,意思是用手去取得。随着时间的推移,写法逐渐简化,形成了现在的形态。
探取的繁体写法是「探取」,在繁体字中保留了字形的复杂性和结构。
在古代写字的时候,探取的字形略有不同。旧时的写法是「叔」代表探的意思,「取」代表取得的意思。通过组合这两个字,形成了探取的写法。
1. 他们正在探取海底的秘密。
2. 我们需要探取更多的信息来帮助做出决策。
探求、探寻、探索、探索
放弃、舍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