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 代官名。掌管西域屯田事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戊己校尉, 元帝 初元 元年置。” 颜师古 注:“甲乙丙丁庚辛壬癸皆有正位,唯戊己寄治耳。今所置校尉亦无常居,故取戊己为名也。有戊校尉,有己校尉。一说戊己居中,镇覆四方,今所置校尉亦处 西域 之中抚诸国也。”《汉书·西域传上·康居国》:“都护 甘延寿 、副校尉 陈汤 发戊己校尉 西域 诸国兵至 康居 ,诛灭 郅支单于 。”亦省称“ 戊己 ”。《梁书·诸夷传·西北诸戎》:“ 晋氏 平 吴 以后,少获寧息,徒置戊己之官,诸国亦未宾从也。” 唐 杨炯 《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 车师 旧国,俯枕前廷;戊己遗墟,斜连后壁。”
戊己校尉是西汉至魏晋时期中央王朝在西域地区设置的重要军事职官,其职能与历史作用可从以下五方面解析:
一、官职起源与沿革 该职始设于汉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属中央直辖的西域屯田机构长官,魏晋时期仍延续此制。西汉时期治所设于车师前国交河城,东汉永平年间迁至高昌壁。
二、职能属性 主要职责包括统领西域屯田士卒、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维护地方治安及协调西域诸国关系。根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校尉需"镇抚诸国,督察鄯善、车师之属",兼具军事镇守与行政管理双重职能。
三、命名考释 "戊己"二字取义于五行学说,汉代经学家郑玄注《礼记》称:"戊己属土,象镇中央",寓意该职居中镇守西域的战略定位。此说见于《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
四、历史影响 据现代学者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考证,该官职持续设置近四百年,对汉文化西传和边疆开发产生深远影响,其治所高昌后来发展为丝绸之路重要枢纽。
五、考古佐证 20世纪出土的居延汉简与敦煌悬泉汉简中,多次出现"戊己校尉"相关行政文书,印证了《汉书》记载的职官体系。具体实物资料收录于《中国简牍集成》第十二卷。
“戊己校尉”是汉晋时期中原王朝在西域设置的官职,主要职责为管理屯田事务并维护边疆稳定。以下是详细解释:
注:如需具体职官等级或历代校尉名录,可参考《汉书·百官公卿表》及出土汉简等原始史料。
安故重迁碧霭霭冰碧不遗寸长财虏草屋伥鬼掣襟露肘宸纶重重孙臭味相投舛滥麤粉电扇風和日暄凤喙封桩高拨子过渡何罗皇贵妃驩欣胡笳检录简旨计功剂量学进朝静谭矜竞津津乐道锦囊计开国元老开兴窥攻毛崽子南明排门粉壁搴手青紫被体企业经营权契纸上面铩翼生石灰摄影棚时背事务员寿满天年书版思所逐之岁除天下大乱停工铜丝透腔嵬目鸿耳帏帐霞裙月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