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桑榆的意思、桑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桑榆的解释

(1) [sunset] 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借指落日余光处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2) [old age] 比喻晚年

桑榆晚景

详细解释

(1).桑树与榆树。 汉 刘向 《九叹·怨思》:“孤雌吟於高墉兮,鸣鳩栖於桑榆。”《晋书·夏侯湛传》:“鸿鵠一举,横四海之区,出青云之外,而尺鷃不陵桑榆。”

(2).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夫杲日流景,则列星寝耀;桑榆既夕,而辰象粲然。” 清 魏源 《客怀八首柬龚定庵舍人》诗之四:“安得遵云衢,及此桑榆光。”

(3).《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 回谿 ,终能奋翼 黽池 ,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因以喻事之后阶段。 唐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桑榆儻可收,愿寄相思字。” 金 元好问 《酬韩德华送归之作》诗:“桑榆儻可收,岁事在穮蓘。” 刘国钧 《辛壬之间杂诗》之四:“兵諫匆匆事有无,将军计已失桑榆。”

(4).比喻晚年;垂老之年。《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李善 注:“日在桑榆,以喻人之将老。”《隋书·王韶传》:“加以今年六十有六,桑榆云晚,比於畴昔,昏忘又多。” 宋 范成大 《次韵郑校书参议留别》:“后会吾衰矣,桑榆一茧丝。” 清 沉起凤 《谐铎·虎痴》:“况我年近桑榆,家无兰玉。”

(5).喻指隐居田园。《魏书·逸士传·眭夸》:“或人谓 夸 曰:‘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榆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桑榆"是汉语中兼具自然意象与文化寓意的复合词,其内涵可从三个维度解析:

一、植物本义 《汉语大词典》明确记载,桑榆原指桑树与榆树,属中国古代庭院常见树种。二者因生长特性常被并列提及,如《齐民要术》载"宅畔宜植桑榆,取其荫蔽"。

二、天文引申 《后汉书·冯异传》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首次赋予其方位象征。古以日出之地为"东隅",日落树影投射处为"桑榆",此说后被《说文解字注》引申为"暮景代称"。

三、文化转喻

  1. 时间隐喻:晋代张载《七哀诗》"寒露拂陵苕,夕息抱影寐。桑榆倏已逝,玄鬓终易缁"将桑榆与人生暮年相关联。
  2. 空间象征: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构建了时空双重意象。
  3. 补救哲学:《魏书·游明根传》"桑榆之礼,复得展敬"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晚成"价值观念。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综合其演变,定义桑榆为"日落处,喻晚年"。该词在当代仍具生命力,如民政文献常用"桑榆晚景"描述养老保障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桑榆”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解释:

一、本义

  1. 植物指代
    指桑树和榆树,二者均为中国常见树种。例如“鸣鸠栖于桑榆”,描述自然景象。

二、引申义

  1. 时间象征
    指日暮时分。古人观察到夕阳余晖常映照在桑榆树梢,故以“桑榆”代指黄昏。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早年失去的成就在晚年弥补。

  2. 人生隐喻
    象征晚年或垂老之年。例如刘禹锡诗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表达积极豁达的老年观。此用法常见于诗词,如“桑榆暮景”。

三、其他含义

  1. 事件阶段
    可指事物的后期阶段,如“以喻事之后阶段”。
  2. 隐居意向
    少数语境中代指归隐田园的生活,如“喻指隐居田园”。

四、相关典故

“桑榆”从自然物象延伸至时间、人生哲理,承载了中国文化中对光阴与生命的深刻思考。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用例或历史典故,可查阅《滕王阁序》《后汉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毫子白桐百五白帻边策宾合唱双簧春和大圜到岁数大仁垫补诋谩督标堕成铎舞二次三番耳闻则诵防祸于未然反躬自责匪躬癈疾覆瓶狗骨狗尾官衣佹异过饭孤嗣含哺鼓腹寒疠河清卒后来之秀黄发鲐背僭滥接贵攀高今儿静涵镜史即世蹶趋梱复连昏接晨轮理抹煞羣室曲枕瑞典撒镘叔公踏高蹻套马土窰子汪濊伟貌问事帘无官一身轻相朝小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