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严鼓以警夜。《旧唐书·崔龟从传》:“ 贞观 中 任瓌 卒,有司对仗奏闻, 太宗 责其乖礼; 岑文本 既殁,其夕罢警严; 张公谨 之亡,哭之不避辰日。是知閔悼之意,不宜过时。”《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四年》:“夜半, 泚 按轡列炬,传呼入宫,居 含元殿 ,设警严,自称权知六军。” 胡三省 注:“设鼓角以警严。一曰设卒以警备严衞。”
(2).精警严密。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歌行起步,宜高唱而入,有‘ 黄河 落天走 东海 ’之势。以下随手波折,随步换形,苍苍莽莽中,自有灰线蛇踪,蛛丝马跡,使人眩其奇变,仍服其警严。”
“警严”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两个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严鼓以警夜
指古代通过击鼓来警示夜间安全,维持秩序。这一用法常见于历史文献,例如《旧唐书》记载“岑文本既殁,其夕罢警严”,表明重要人物去世后暂停夜间警戒。
示例:
精警严密
形容文辞或结构精炼且逻辑严谨。清代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评价诗歌创作需“使人眩其奇变,仍服其警严”,强调语言既要创新又需严密。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古籍或学术讨论。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资治通鉴》《旧唐书》等历史文献,或文学评论类著作。
《警严》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警戒严密、严密监视的意思。它所传达的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或场景进行严格的保卫或防范,确保安全、秩序的维持。
《警严》的拆分部首为言,表示与语言相关的事物。它的总笔画数为32画。
《警严》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这篇文献中,用来描述战争状态下的严格防范和警戒。
《警严》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警嚴」。
在古代,人们用火熏制的甲骨文和蜀锦文来书写汉字。《警严》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已经不再使用,所以无法确定其具体写法。
1. 部队执行了警严的任务,保护了国家的边境安全。
2. 在特殊场合下,我们必须对入侵者保持警严的态度。
组词:警严戒备、警严控制、严守警严。
近义词:戒备、警戒、严密。
反义词:放松、宽松、疏忽。
暗察明访百合科摆划百家谱般肠暴忽冰泮长发王晨羲沉著痛快弛纵稠夥窗间过马牀母毳冕独眼龙防送卒飞潜愤郁敷珍诰籙关报号灯贺娄洪宁隍阱黄香回迂建竖皛饭鸡梦儁伟开阖开怀儿领圈流景龙逄论据懋化朦腾蹑失甯子逆探劈棱简迫拶起碇清裁穷瘪醋儒弱沈迟十浆五馈失魄收夷私阿炱煤台谢同盘而食望汉月渭城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