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过不吝的意思、改过不吝的详细解释
改过不吝的解释
谓毫无保留地改正过错。《书·仲虺之诰》:“用人惟己,改过不吝。” 孔 传:“有过则改,无所吝惜。”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 尧 、 舜 、 禹 、 汤 之所勉强而力行。”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则改过不吝,有光古人。”
词语分解
- 改过的解释 改正错误我们既要勇于认错,又要勇于改过详细解释改正过失或错误。《尚书大传》卷一下:“冒圭者,天子所与诸侯为瑞也……无过行者,得復其圭以归其国;有过行者,留其圭;能改过者,復其圭。”《南史·殷钧传》:
- 不吝的解释 不吝惜。《书·仲虺之诰》:“用人惟己,改过不吝。” 孔颖达 疏:“改悔过失,无所恡惜。”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趋炎附势自古而然》:“ 唐 令孤綯 当国日,以姓氏少,族人有投名者不吝,由是远近皆趋
网络扩展解释
“改过不吝”是一个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释义
指改正错误态度坚决,毫不吝惜或犹豫,强调彻底、果断地修正自身过失。苏轼曾将其与“从善如流”连用,比喻不仅勇于改错,还能迅速接受正确意见(如“从善如流”形容听从善言如水流般自然)。
2.出处与演变
- 最早来源:出自《尚书·仲虺之诰》中的“改过不吝”。
- 后世引用:北宋苏轼在《上皇帝书》中结合“从善如流”,强化了其积极纳谏的内涵。
3.用法与语法
- 词性:多作谓语、定语,用于描述人的品格或行为。
- 反义词:死不悔改。
4.相关典故
春秋时期,栾书听取部下建议避免与楚军交战,体现“从善如流”;而“改过不吝”则常见于历史人物勇于纠错的记载,如商汤纳谏改过的事例。
5.例句参考
- 苏轼:“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
- 清代陈梦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则改过不吝,有光古人。”
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出处,可查阅《尚书》《上皇帝书》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改过不吝:一个充满智慧和劝诫的成语,含有深刻的道德意义。它的意思是改正错误后,不再吝啬教益他人,而是积极分享和传授经验。
- 拆分部首和笔画:该成语的部首是“攵”(shū);笔画总共为12画。
- 来源:《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有一句“改过自新,君子之光”,形容了改正错误的人应该不吝赐教他人。后来,这句话逐渐演变成了成语“改过不吝”。
- 繁体字:改過不吝。
- 古时候汉字写法:改过不吝(改過不吝)。
- 例句:他意识到了自己之前的错误,并积极改正,改过不吝地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 组词:改过自新、不吝赐教。
- 近义词:改过自新、悔过自新。
- 反义词:不知悔改、固执不变。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鏖鬭暴虐备御杯子辩证法兵祭兵栏材杰程朱之学处妇春祠答表东平之树敦适愤怫奉祭咯支支官样豪致横虫横金惶窘环子货值贱胚旌贤靓妆谨题辑洽羁神绢本快然苦酒捆风灵花灵盘麻点盟信木客鸟呕家翩其反矣千斤担蹊道青角弃事崎锜三晋闪揄蛇年时君水操黍穟素湍梯仙托鉢未名社闲构洗涤厀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