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改过不吝的意思、改过不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改过不吝的解释

谓毫无保留地改正过错。《书·仲虺之诰》:“用人惟己,改过不吝。” 孔 传:“有过则改,无所吝惜。”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 尧 、 舜 、 禹 、 汤 之所勉强而力行。”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则改过不吝,有光古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改过不吝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勇于改正错误,且态度坚决、毫不迟疑。以下从词典释义、出处、用法及文化内涵角度详细解析:


一、词典释义

  1. 字面解析

    • 改过:指改正过失或错误。
    • 不吝:意为毫不吝惜、毫不犹豫。

      合意为:对修正自身错误毫无保留,态度果决。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

  2. 引申义

    强调人在面对自身过错时,需具备坦率承认、迅速纠正的勇气与胸襟,体现自我完善的积极态度。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3)


二、出处与典故

此成语源自《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用人惟己,改过不吝。”

仲虺(huǐ)为商汤重臣,此言意在告诫君主:任用贤能应如信任自己,改正错误须坚决彻底。

文献参考:《尚书·仲虺之诰》原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三、用法与文化内涵

  1. 儒家修身观

    儒家视“改过”为君子必备品德。《论语·子罕》载孔子言:“过则勿惮改”,与“改过不吝”一脉相承,均强调道德自律与自我革新。

    来源:《论语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2009)

  2. 现代意义

    该词常用于赞誉勇于自我反思、积极纠偏的个人或集体行为,如:“领导者当有改过不吝的担当,方能取信于民。”


四、权威引用


结语

“改过不吝”不仅是语言符号,更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省精神与道德勇气的推崇。其跨越三千年的生命力,印证了自我修正价值在伦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改过不吝”是一个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释义

指改正错误态度坚决,毫不吝惜或犹豫,强调彻底、果断地修正自身过失。苏轼曾将其与“从善如流”连用,比喻不仅勇于改错,还能迅速接受正确意见(如“从善如流”形容听从善言如水流般自然)。

2.出处与演变

3.用法与语法

4.相关典故

春秋时期,栾书听取部下建议避免与楚军交战,体现“从善如流”;而“改过不吝”则常见于历史人物勇于纠错的记载,如商汤纳谏改过的事例。

5.例句参考

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出处,可查阅《尚书》《上皇帝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怛卑伏屏营乘龙紬绎雌声等身金蹎蹎彫残丁庸放冷风樊桐绀幡关会河道后来居上皇店互备豁然顿悟渐浸见老尖音脚影结仇经济学敬老慈少进站九投军众科斗篆口报乐未央凌烟像簏簌露柱旅肠庙胜冥宝默教幕从箝制青红帮倾诉请益穷工极态丘岳日月无光撒唚升级身家性命通俗文学突地吼外编完士午暑夏鲧襄阳炮消伏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