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旌贤的意思、旌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旌贤的解释

亦作“旍贤”。表彰贤人。《后汉书·胡广传》:“臣闻德以旌贤,爵以建事。”《三国志·吴志·贺邵传》:“宜率身履道,恭奉神器,旍贤表善,以康庶政。”《宋书·武帝纪下》:“可遣大使分行四方,旌贤举善,问所疾苦。”《旧唐书·李晟传》:“闕而未録,孰谓旌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旌贤是由"旌"与"贤"组合而成的文言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表彰贤德之士。该词源自古代礼制文化,具有以下三层语义特征:

一、本义解析 "旌"字从㫃(yǎn)从生,《说文解字》释为"游车载旌,析羽注旄首,所以精进士卒"(《汉语大词典》第6册),原指以羽毛装饰的旗帜,引申为显扬、表彰的仪式行为。"贤"在甲骨文中作"臤",象臣子效忠之形,《玉篇》训作"有善行也",特指德才兼备之人。二字组合构成使动式结构,意为"使贤者显扬"。

二、典章制度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泰誓》"旌别淑慝"的治国理念,至《周礼·地官》确立"以旌节辅令,则达之"的行政规范。汉代郑玄注《礼记·王制》时明确提出"旌贤能,造俊乂"的用人准则,成为古代察举制度的重要思想基础(《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版)。

三、历史语用演变 在唐代科举制度中,杜佑《通典·选举典》记载"每岁旌别善恶,进贤退不肖"的具体实施。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载汉章帝诏令"刺史、二千石详刑辟,理冤虐,旌贤举善",展现其在吏治中的实践价值。明清时期多用于旌表节孝的官方文书,如《明会典》载"旌贤坊之设,所以励风俗也"。

四、现代语义转换 当代汉语中保留其表彰德行的核心语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为"表彰贤德之人"。在文化传承层面,该词常见于传统建筑题额、宗祠楹联等物质文化载体,如江西婺源"旌贤世家"门匾,体现着崇德尚贤的价值延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旌贤”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旌贤”指表彰贤德之人,强调通过公开方式(如旗帜、文书等)赞扬有德行和才能的人。该词由“旌”(古代表彰功绩的旗帜)和“贤”(德才兼备者)组合而成,属古代官方或正式场合用语。

二、古籍用例

  1. 《后汉书·胡广传》提到:“德以旌贤,爵以建事”,意为以德行表彰贤人,以爵位奖励功绩。
  2. 《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记载:“旍贤表善,以康庶政”,表明通过表彰贤能来治理国家。

三、其他要点

别人正在浏览...

豹袪哔剥逼凑别区鄙悍不上台盘陈让池渊崇达抽绪创稾大寛转雕心鹰爪低潮沌沌浑浑犯历法食愤发诰敕革姓鼓腹击壤锅巴花冠谏过借胎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酒权纠问看倌累七两妃陵场零嘴流丐緑丛满满堂堂闵雨谋事木彊怒视般还平衢确执渠们软体动物三合板善心勺水一脔纱纱呻唤石赤不夺实践识破衰暮贪夺疼热天乙頽朽瓦上霜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