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斧削琢。请人修改诗文的谦辞。亦喻指诗文过分修饰雕琢。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言公中》:“非缘附驥,幸存斧琢之质者。”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词过经意,其蔽也斧琢。”
“斧琢”是由“斧”与“琢”组合而成的汉语复合词,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字面释义
“斧”指斧头,引申为砍削、修整的动作;“琢”指雕刻玉石的行为,如《说文解字》释“琢”为“治玉也”。两字结合后,字面含义为“用斧砍削并雕琢”,常用于描述对器物或文字的精细加工过程。
引申义与文学用法
在文学语境中,“斧琢”多指对文章或艺术作品的反复推敲与修改,强调人工雕饰的痕迹。例如《汉语大词典》提到该词可比喻“刻意修饰文辞”,与“自然天成”的创作风格形成对比。古典文论中常以“斧琢无痕”评价作品雕琢精妙而不显刻意。
权威参考
“斧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诗文修改的谦辞
指请他人修改诗文时的谦逊说法,类似“斧正”。例如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到“幸存斧琢之质者”,即表示对他人修改的感谢。
过分雕琢的贬义
形容诗文过度修饰,失去自然美感。如况周颐《蕙风词话》批评“词过经意,其蔽也斧琢”,强调刻意雕琢反而损害艺术性。
部分来源(如查字典)提到“斧琢”可引申为“通过艰苦努力修炼自身”,比喻像用斧头雕琢玉石般磨砺能力与品质。但这一用法在古籍和权威文献中较少见,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扩展。
不同来源对“斧琢”的解读侧重不同,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若需深入考证,可参考《文史通义》《蕙风词话》等原始文献。
版齿比年常试螭堦储极斗粟凡桃俗李飞天讽说分文不值浮迹格除割据称雄革心易行官廪欢悰警饬浄居静镇酒纠极昼开辅刻纳况复理财临危不苟隶仆橹声路迓冒崄秘而不泄冥空末臣谋筮脑儿年岁弄笔生疲乏不堪谴累清析七戎颀晰期约群经日知录柔毛肉腥三不去三过山包海容水宫台估太和殿条目铜器透支象龚显形霞舒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