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仆的意思、隶仆的详细解释
隶仆的解释
亦称“ 隶僕人 ”。1. 周 官名。职掌清扫宗庙后殿以及行大射礼时清扫射宫侯道。《仪礼·大射》:“隶僕人埽侯道。” 胡培翚 正义:“隶僕人,《周礼》司隶之属。 盛氏 曰:‘隶僕人,即《周礼》隶僕也。’隶僕,下士二人,属夏官,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故使之给埽侯道之役。诸侯盖亦以庶人在官者为之也。”《周礼·夏官·隶仆》:“隶僕,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 孙诒让 正义:“宗伯所脩除者为正庙,与此官掌后寝,职掌互相备,亦官联也。又《大射仪》云:‘隶僕人埽侯道’,‘司宫埽所画物’。司宫即宫人;隶僕人亦即此官之属。彼画物在堂,宫人埽之;侯道在庭,此官埽之。与此经宫人埽王寝在内,此官埽庙寝在外,比例亦略同,足证 郑 义。凡大射,在宫外之射宫,而使此官埽其侯道,则又兼及宫外埽除之事矣。”
(2).泛指奴仆。《商君书·境内》:“高爵能,无给有爵人隶僕。”按,能,通“ 罢 ”,谓罢免。
词语分解
- 隶的解释 隶 (隸) ì 附属,属于:隶属。配隶(从属)。直隶中央。 封建时代的衙役:隶卒。皂隶。徒隶。 旧社会中地位低被奴役的人:奴隶。隶仆。 汉字的一种书体:隶书。隶字。汉隶。 隶 (隸) à 古同“逮”
- 仆的解释 仆 ū 向前跌倒:仆倒。前仆后继。 奴主 仆 (僕) ú 被人雇佣差遣服务的人,与“主”相对:仆人。仆从。 旧谦称“我”。 奴主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隶仆”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复合词,其含义与现代汉语中的“仆役”、“奴仆”相近,但带有更强烈的阶级和身份色彩。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进行的详细解释:
一、 基本释义
“隶仆”指古代地位低贱、供人役使的奴仆或差役。这个词组由两个核心语素构成:
- “隶” (lì):本义指奴隶、附属、隶属。《说文解字》解释“隶”为“附箸也”,即附着、附属之意,引申为被奴役、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在周代,“隶”是低贱阶层的统称,常指因罪被没入官府或因战争被俘而沦为奴隶的人及其后代。
- “仆” (pú):本义指仆人、侍从、供役使的人。《说文解字》解释“仆”为“给事者”,即供差遣办事的人。泛指从事杂役、服侍主人的人。
因此,“隶仆”合起来,强调的是身份极其低下、完全隶属于主人、从事各种劳役的奴仆。
二、 具体内涵与用法
- 身份卑微性: “隶仆”特指社会最底层的奴仆,他们通常没有人身自由,依附于主人(贵族、官府等),其身份世代相袭。其地位远低于普通的“仆”或“役”。
- 劳役性质: 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是最卑贱、最繁重的杂役,如洒扫、驾车、养马、看守门户、传递物品等体力劳动。
- 历史语境: 这个词主要出现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文献中,是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直接反映。例如:
- 《周礼·夏官·隶仆》:“隶仆掌五寝之扫除粪洒之事。” (隶仆负责王宫五处寝宫的清扫、除污、洒水等事务。)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隶人、牧、圉,各瞻其事。” (隶仆、养牛马的、养马的,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 这里的“隶人”即“隶仆”。
- 与相关词的区别:
- “仆”/“仆人”: 范围较广,可指家仆、侍从,地位可能高于“隶仆”,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但不一定完全丧失自由。
- “奴”: 与“隶”意义相近,常指因罪或战俘沦为奴隶者。“奴婢”常连用,女奴称“婢”。“隶仆”可视为“奴”的一种具体类型或职责分工。
- “役”: 指差役、劳役,或服劳役的人,更强调工作性质,身份不一定如“隶仆”般低贱固定。
三、 总结
“隶仆”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色彩的词汇,它精确地描绘了中国古代奴隶制或严格等级制社会中,处于社会最底层、完全丧失人身自由、世代从事卑贱劳役的奴仆群体。其核心含义在于强调身份的极度卑微性和工作的劳役性质。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已基本不再使用,被“仆人”、“佣人”、“服务员”等词取代,但在研究古代历史、社会制度或阅读古典文献时,理解其含义至关重要。
参考来源:
- 《说文解字》(许慎) - 对“隶”、“仆”字的本义解释。
- 《周礼·夏官·隶仆》 - 记载“隶仆”的官方职责。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 提及“隶人”(隶仆)的社会分工。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对“隶”、“仆”及“隶仆”的释义。
- 《汉语大词典》 - 对“隶仆”词条的详细解释及书证。
网络扩展解释
“隶仆”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释:
一、作为周代官职
-
职责范围
隶仆是《周礼》记载的夏官下属官职,主要负责宗庙、宫寝的清扫事务,具体包括:
- 宗庙后殿及射宫侯道的清扫(大射礼等重要仪式前)
- 王宫车乘的清洁维护
- 大丧期间协助处理寝宫事务
《周礼·夏官》记载其职能为“掌五寝之扫除、粪洒之事”。
-
官员等级
属于低级官吏,由下士二人担任,需听从司隶的调配。
二、泛指奴仆的用法
- 扩展含义
在《商君书·境内》等文献中,“隶仆”被用作对奴仆的泛称,指代身份低贱、从事杂役的仆从。
例如:“高爵能无给有爵人隶仆”,体现其从属地位。
三、相关历史文献佐证
- 《仪礼·大射》提到“隶仆人埽侯道”,胡培翚注解认为即《周礼》中的隶仆。
- 汉代郑玄注《周礼》时,将“隶仆”与“司隶”的职掌关联,说明其职责的系统性。
四、字词演变
- “隶”本义为附属、仆役(《说文解字》),后衍生出隶书、隶属等词。
- 与“仆隶”一词存在互文关系,均指向被奴役的身份。
建议:若需了解更详细的历史官职体系或古代奴役制度,可查阅《周礼注疏》《仪礼正义》等古籍注本。
别人正在浏览...
安然无事保留陂路蹩躄长乐宫丑婆子穿连传闻穿针垂世怠傲颠风放世返正赶人不要赶上怪诞不经顾复和服红脸黄池魂楼猢狲大王胡梯建堰交朋嫁取界断惊遁旷奇郎巾兰言两刃矛立马盖桥黎朦丽思留务乱名吕宋末喜暮景残光年韶凝庄平心而论迁讁溶溶脉脉乳卵闪点讪嗽尸利素餐寿算树敌唆弄搪拒通义瓦罂微吟文砌物方无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