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lauses and subclauses in a document]∶规章、条约等的项目
(2) [entries in a dictionary]∶字典、词典中的一整条
(1).按内容分的细目。《汉书·刘向传》:“比类相从,各有条目,凡十一篇。”《晋书·傅玄传》:“二常侍所论,或举其大较而未备其条目,亦可便令作之。” 隋 李德林 《霸朝集序》:“当时製述,条目甚多,今日收撰,略为五卷云尔。”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至 程 、 朱 始别为纲领三、条目八,分传以释之。”
(2).指词典的词条。 罗竹风 《实践是检验辞书编纂工作的唯一标准》:“《辞海》体例规定,大条目不过四五百字,中条目三百字左右,小条目只有一二百字。”
(3).谓整理安排细节。 ********* 《上李鸿章书》:“窃谓今日之急务,固无逾于此四大端,然而条目工夫,不能造次,举措施布,各有缓急。”
(4).法令、规章等的项目。亦指法令、规章。《晋书·刑法志》:“抄《新律》诸死罪条目,悬之亭传,以示兆庶。” 宋 苏轼 《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今又行手实之法,虽其条目委曲不一,然大抵特告訐耳。”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一:“ 士廉 再拜曰:‘祭酒其使我以无事治 蜀 耶!’乃简条目,州遂大治。” 清 龚自珍 《京师悦生堂刻石》:“养之之法,古无专官,无条目。无专官,无条目,是费不出於公上也。”
“条目”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按内容划分的细目
指对复杂事物或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后的具体项目。例如《汉书·刘向传》记载“比类相从,各有条目”,即通过类比归类形成系统性细目。
词典或工具书中的词条
指字典、百科全书中以独立主题呈现的完整解释单元。例如《辞海》规定条目按字数分为大、中、小三类。
法令规章的具体项目
常见于法律、条约等文本中,指分条列举的条款。如《晋书·刑法志》提到“抄《新律》诸死罪条目,悬之亭传”,即通过分列条目公示法律内容。
整理安排的细节
强调对事务细节的系统性梳理。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及“条目工夫,不能造次”,即强调规划需细致周全。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汉书》《晋书》等典籍原文。
《条目》是一个汉字词语,可以指代一篇文章、书籍或资料中的特定内容或细节。它可以提供关于某个主题或项目的详细信息、描述或解释。
《条目》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和“木”,其中“⺮”是一个独立的部首,表示“竹”,“木”表示“木头”。它的笔画顺序为“⺮”(3画)+ “木”(4画)= 7画。
《条目》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汉语古代。在古代写法中,它的繁体字形为「條目」,其中的“条”由“横”和“竖”部首组成,表示竹子的丛生。而“目”由“木”和“目”部首组成,表示木材准备加工的样子。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演变和变化。例如,古代的《条目》写作「條目」,其中的字形稍有不同。这种写法在现代汉字写法中逐渐被简化,演变成了现代写法的《条目》。
1. 这本图书馆的《条目》非常详细,你可以在上面找到各种你想了解的知识。
2. 在报纸的社论中,他提到了几个关键的《条目》来解释他的观点。
组词:编目、目录、项目、文章。
近义词:项目、内容、细节、注解。
反义词:空白、缺失、遗漏、疏漏。
鲍谢编韦兵卒册匣差额痴看触目伤心醋劲电流互感器地望斗丽方长宜丰城剑風檐贲露奋武扬威傅重割剥狗邦鬼胡油雇脚寒疠华彦钧护念讥谈久滞蠲疑狙狯楷则刊约苦果郎官列县黎锦领圈李叟榴火乱岁堳埒迁迹七上八下劝儆任负人物志塞叟山英盛放神爽设榻诗帖丝料溲便同音词忒修斯拖露握风捕影向涂小榻西捕新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