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飞天的意思、飞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飞天的解释

(1).飞向天空。 唐 李邕 《日赋》:“乍出海而融朗,忽飞天而光大。” 唐 韦执中 《白云无心赋》:“徒见其紆餘上汉,繚绕飞天。”

(2).“飞龙在天”的略称。比喻王者得天下,有龙兴之象。语出《易·乾》:“九五,飞龙在天。” 孔颖达 疏:“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 唐 黄滔 《周以龙兴赋》:“一旦飞天,霹破 殷辛 之国。”

(3).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梵语称神为“提婆”。因“提婆”有天的意思,故译为飞天。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窟顶有莲花。四角上,飞天翱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飞天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核心义项,结合历史文化背景阐释如下:


一、佛教与印度神话中的天神形象

指佛教壁画或石刻中飞舞于空中的天神,源自梵语"乾闼婆"(Gandharva),为天龙八部之一。其形象特征为:


二、敦煌艺术的核心意象

特指中国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经典艺术形象:


三、现代语义的延伸

当代语境中衍生出两类含义:

  1. 航天科技

    指宇宙飞行、太空探索活动,如"神州飞天计划",喻指人类突破地球界限的科技成就。

  2. 文化符号

    泛指轻盈飘逸的舞蹈动作(如"飞天舞"),或借喻超越常规的创造力,如"艺术想象的飞天"。


文化意义综论

飞天从宗教神祇演变为中华美学符号,其核心意象始终围绕"超越重力束缚的自由精神"。敦煌飞天(如莫高窟第320窟双飞天)通过流动线条与色彩,将哲学中的逍遥境界转化为视觉语言,成为人类对飞翔永恒向往的文化载体。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页3214
  2. 《敦煌学大辞典》,季羡林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页178-180
  3. 《中国佛教美术发展史》,金维诺著,文物出版社,2020年,页112-115
  4. 《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亢世勇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年,页245

网络扩展解释

“飞天”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飞向天空的动作或状态,如唐代李邕《日赋》中“忽飞天而光大”。这一含义多用于文学描述自然现象或物体升空场景。

  2. 宗教文化意象
    在佛教艺术中特指空中飞舞的神灵,梵语称“提婆”(Deva),因含“天”之意,汉译为“飞天”。常见于敦煌壁画等宗教艺术载体,表现为持乐器、散花的飘逸形象,象征极乐世界的自由境界。

  3. 引申象征意义

    • 突破性成就:现代语境中常比喻技术突破或艺术创新,如“航天科技一飞冲天”;
    • 帝王象征:源自《周易》“飞龙在天”,唐代黄滔曾用“一旦飞天”喻指君王得天下。

该词从具体动作升华为文化符号,贯穿中国古代神话、宗教艺术到现代创新语境,体现了汉语词汇的语义延展性。需注意,佛教相关释义在权威典籍中出现频率最高,而引申义多见于文学化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黯黮白霓抱素便宜事鳖壳比武勃屑长班怅慨长斜迟利出判慈乌返哺麤恶贷帖蹈海得士典律氐州第一旛儿仿宋字逢场游戏俸稍负关虙戏感遇诗膏火拱挹谷禄好艾赫尔辛基欢忻昏殆煎沸井桁井喷惊奇举用炕枕空气浴枯枿朽株累人流蔼麪糊桶逆告前注奇男子期齐弃责射鬼箭饰糚受戒受怕担惊熟耰跳梁晚侍生想方先行官效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