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戎的意思、七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戎的解释

古代泛称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墨子·节葬下》:“ 舜 西教乎七戎。”《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郭璞 注:“七戎在西。”《北史·高丽传》:“若夫九夷、八狄,种落繁炽;七戎、六蛮,充牣边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七戎是中国古代对西方少数民族部族的统称,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七戎”指古代分布于中国西部的七个主要戎族部落,属“四夷”之一。该词源于先秦时期的民族分类体系,《尔雅·释地》明确记载:“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其中“七戎”代指西方异族,体现早期华夏族对周边族群的认知框架。

二、历史源流与部族构成

  1. 典籍记载

    《礼记·王制》云:“西方曰戎”,东汉郑玄注:“戎有七部”,但未列具体名称。唐代孔颖达疏引《尔雅》旧注推测七戎可能包括:侥夷、戎夷、老白、耆羌、鼻息、天刚、翂鹿(具体部族名存在学术争议)。

  2. 地域特征

    戎族多活跃于陇山以西至河西走廊地带(今甘肃、青海),以游牧为生,《史记·匈奴列传》称其“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迁徙”。

三、文化意涵演变

四、学术考辨

现代学者王柯在《民族与国家》中指出,“七戎”并非精确的族群统计,而是周人基于“五方格局”建构的象征性分类,实际部族数量可能远超七支。考古发现印证戎族包含羌、氐等多支系,其文化具有多元融合特征。


结语

“七戎”作为历史地理概念,既是先秦民族观的产物,也折射出古代中原与西部族群的互动关系。其释义需结合典籍记载与考古成果,避免简单化解读。

参考资料

  1. 《尔雅正义》(清·邵晋涵注)古籍影印本
  2. 《周礼·职方氏》郑玄注,中华书局点校本
  3. 王柯《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系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ISBN 978-7-5161-4789-0

网络扩展解释

“七戎”是古代文献中用于指代中国西部或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义

“七戎”主要指先秦时期分布于中国西部(或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群体。不同文献对其地理位置略有差异:

二、具体部族构成

据《七戎汉语词典》记载,七戎包含七个主要部族:

  1. 犬戎(活跃于周朝,曾攻破镐京)
  2. 羌戎(与羌族有渊源)
  3. 鄘戎
  4. 浑戎
  5. 九黎(可能与蚩尤部落相关)
  6. 氐戎(氐族前身)
  7. 纥戎(回纥祖先之一)

三、历史记载与互动

四、其他相关概念

需注意“七戎”在特殊语境下可能指代:

  1. 丧葬习俗中的“做七”仪式(与民族含义无关);
  2. 与“九夷、八狄、六蛮”并称,构成古代“四海”边疆民族体系。

建议需要学术引用的读者参考《墨子》《尔雅》等原始文献,或查阅高权威性词典(如、)获取更详细考据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隘短白炭报马标新竞异怲怲博笑逋刻逋累蝉腹龟肠长制磁盘赐疑忖留大模尸样当梁德度低薄邸馆端诚对辙儿恩命房师飞沫飞容棼刍覆荐刚坚估猜扢扠鬼面讧争宦牒胡厮哝简畀江曲健实驾俗胫衣金花帖子掘墓人俊识老人星敛盂力度檩条路局茂育农力片羽吉光愆缧迁延岁月七步诗轻于鸿毛穷破率直疏濬唐举调训外椁苇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