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斗粟的意思、斗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斗粟的解释

(1).一斗之粟。指少量的粮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宋史·食货志上二》:“尺縑斗粟,未闻有所增益。” 明 张居正 《答广中督抚书》:“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

(2).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 汉文帝 刘恒 之弟 淮南厉王 刘长 谋反失败,被押解去 蜀郡 严道县 ,在路上绝食而死,民间编了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以“斗粟”讥兄弟不和或不相容。《晋书·王沉等传论》:“‘斗粟’兴謡,‘踰里’成咏。”《新唐书·吴兢传》:“陛下即位四年,一子弄兵被诛,一子以罪謫去,惟 相王 朝夕左右。‘斗粟’之刺,《苍蝇》之诗,不可不察。” 元 戴表元 《喜友堂赋》:“ 周公 管 蔡 ,不免相兵。兄弟之间,圣贤所难。下至 汉文 , 淮南 斗粟。 魏 邸急语, 唐 宫飞鏃。贵极万乘,富兼九州。岂曰无家,兄弟为讐。”参见“ 尺布斗粟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斗粟”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主要含义:

一、字面含义

指少量的粮食,即“一斗粟”(古代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该用法常见于文学作品,例如:


二、典故引申义

源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的典故:
汉文帝之弟淮南厉王刘长因谋反被流放,途中绝食而亡。民间传唱歌谣: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此后,“斗粟”被用来讽刺兄弟不和或无法相容。例如:


“斗粟”既可指具体粮食数量,也可通过历史典故表达兄弟阋墙的抽象含义。其双重意义在文学与历史文献中均有广泛应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斗粟(一) 斗粟(dǒu sù)这个词源于古代的农业社会,它主要指的是古人用斗量取的粟米。它的拆分部首为"米"和"攵",总计有12个笔画。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斗粟的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以及一些相关的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斗粟(二) 斗粟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当时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斗是用来量粮食的量器,粟指的是古人种植的谷物之一:小米。因此,斗粟可以理解为用斗来量取小米。 斗粟(三) 在繁体字中,斗粟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没有出现不同的写法。因此,繁体字的斗粟与简体字的写法相同。 斗粟(四)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古时候写斗粟的汉字,斗的上面没有横竖撇捺的横,只有两个撇,下面有横丰;粟的右边是用丰字旁,也就是现在的食字旁。 斗粟(五) 以下是一些关于斗粟的例句: 1. 他每天早晨都要用斗粟来煮粥。 2. 斗粟是古代农民谷物收获的基本计量单位。 斗粟(六) 与斗粟相关的组词有:斗量、粟米。 斗粟(七) 斗粟的近义词是斗粮,都指的是以斗为单位来量取粮食的意思。 斗粟(八) 斗粟的反义词是石食,石指的是量取非粮食的单位,食指的是食物。石食是用石来量取食物的意思,与斗粟相反。

别人正在浏览...

巴巴头百鬼众魅半歇班役饱食煖衣摽揭蔽美才地采风问俗畅饮成问题楚楚吹毛洗垢慈隐当典捣臼跌退短缨缨耳鬓厮磨风掣雷行風門水口黼命腐鼠耕父化道甲地讲闻静拱井井有法寄榻客贩宽疏连七六色役钱六神丸妙姬命侣宁岁抛堶偏袒钱唇泣泪缺心少肺羣议三分天下有其二擅行不顾山记少年行深契折杨使靳手工业顺常説道昙花一现讨测田典维桑谐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