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储位,太子之位。《新唐书·奉天6*皇帝琮传》:“朕昔践储极,顾诚非次,君父有命,不敢违。”
(2).借指太子。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自昔 天僖 之末,政渐宫闈,能协元臣,议尊储极。” 明 李东阳 《贺谕德程先生长子荫武序》:“登甲第,官国史直讲、经帷兼侍储极。”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储极汉语 快速查询。
“储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文献来源存在两种解释:
储位/太子之位
指古代皇位继承人的位置,即太子之位。该用法多见于史书和古代文献,例如《新唐书》提到“朕昔践储极”,指皇帝即位前曾处于太子之位。
借指太子
在文学作品中,“储极”可代指太子本人。如宋代苏辙《龙川别志》中“议尊储极”,即指拥立太子。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龙川别志》等古籍。
《储极》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储存至尽、储备到最大的程度。
《储极》的部首是“儿”,由四笔组成。
《储极》的字义源于古代诗经中的《豳风·儿如意》:“载沉载浮,儿娶嫁于储或市。”在这首诗中,“儿娶嫁于储”表示将贮藏到最大程度,储备充足。
《储极》的繁体字为「儲極」。
在古代,汉字《储极》的写法可能有一些变化。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储即」和「儲即」的写法。
1. 英雄气概储极于心,他勇往直前,成功战胜了一切困难。
2. 这家公司为了稳定生产,储极了大量的原材料。
3. 充分发挥科技的储极作用,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1. 储存:存放和保存某物以备将来使用。
2. 储备:储存和储备,以备将来需要或使用。
3. 极限:极端的限度或程度。
1. 储备:积蓄、积累、贮存。
2. 储存:贮藏、存储、保管。
3. 积累:累积、积聚、堆集。
1. 耗尽:耗尽全部、消耗殆尽、用尽。
2. 不足:不够、缺乏、短缺。
3. 空虚:空白、空隙、虚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