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富裕中农的意思、富裕中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富裕中农的解释

又称上中农。经济上比较富裕,占有较多生产资料,有轻微剥削的中农。 毛6*6*《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在有些地方,他们在工作中犯了一些错误,例如:一方面排斥贫农入社,不照顾贫农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强迫富裕中农入社,侵犯他们的利益。”参见“ 中农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富裕中农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富裕中农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农村阶级划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生活相对富足的中农阶层。以下是基于权威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

富裕中农指土地改革时期,拥有较多生产资料(如土地、耕畜、农具),生活水平显著高于普通中农,且存在轻微剥削行为的农民群体。其经济地位介于中农与富农之间,特点是基本自给自足,偶有少量雇工或放贷行为,但不构成主要经济来源 。

二、划分标准

  1. 生产资料占有

    土地占有量略高于当地中农平均水平,通常拥有较齐全的耕畜和农具,能独立完成农业生产。

  2. 剥削程度

    存在轻微剥削行为(如年雇工量少于120天或放贷利息较低),但剥削收入不超过家庭总收入的25%。若超过此比例,则划为富农 。

  3. 生活水平

    家庭年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普通中农,有较多粮食储备和现金结余。

三、历史背景与政策定位

该概念源于毛泽东《怎样分析农村阶级》(1933年),后成为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的官方标准。富裕中农被认定为团结对象而非斗争对象,因其剥削程度较轻且自身参与劳动,与富农有本质区别。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占有较多生产资料,生活富裕,有轻微剥削的中农。”

    (商务印书馆,2016年)

  2.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明确区分富裕中农与富农的经济界限(人民出版社,1991年)。

  3.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

    1950年文件详细规定剥削量计算标准(中国政府网存档文献)。

说明:因历史术语的当代引用多源自经典文献,部分原始政策文件链接可能受限。建议通过人民出版社官网或中国政府网档案库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富裕中农”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尤其是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时期)的阶级划分术语,其核心含义及特点如下:

1.基本定义

2.经济地位与特点

3.历史背景中的定位

4.社会演变

富裕中农是介于普通中农与富农之间的过渡阶层,其经济地位和轻微剥削行为使其成为土地改革和集体化政策中的重点关注对象。这一概念反映了中国农村阶级分析的复杂性和历史阶段性。

别人正在浏览...

百户扮故事薄弱餐毡察辩称王称伯尘仆陈衍瓷土道园盗诈巅巍巍端匹烦兴犯斋人飞来翦肺劳非乃佛手柑符娄副马刚坚干股瓜祭关抱鼓楞楞聒厅海州常山旱湛建窑脚趾拇钧敌局诈蕾铃毛收入胖胀飘茵譬抑弃明投暗轻猛顉颐跧藏铨判却罢扰扰人彘塞徼山东梆子上宪説兵机停刻庭论缇紫柁师韦鞲委咽乌蛮髻显武嗋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