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端匹的意思、端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端匹的解释

古代布帛计量词。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此为丝线既经於銓衡,布帛已歷於丈尺,徐説其斤两之轻重,端匹之修短。”《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五年》:“悉罢诸道行营将士,共赐布帛二十八万端匹。” 胡三省 注:“ 唐 制:布帛六丈为端,四丈为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端匹是古代中国用于计量布帛的长度单位,需从“端”与“匹”两个单字的释义及其历史用法综合理解:


一、单字释义

  1. 端(duān)

    指布帛的长度单位。古制以“两丈”(即20尺)为一端,一说“六丈”为一端。此义项源于古代织物交易中的度量需求,常见于汉代文献。例如《史记·货殖列传》载“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榻布皮革千石”,其中“匹”与“端”均为布帛计量单位。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匹(pǐ)

    古代布帛长度单位,一匹为四丈(约13.33米)。《汉书·食货志》明确记载“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成为历代官方标准。

    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


二、“端匹”的复合含义

“端匹”作为复合计量词,常见于汉代至唐代的经济文献,特指布帛的计量规格:


三、历史实例佐证

  1. 汉代简牍记载

    居延汉简中有“买布一端直四百”的记录,印证“端”为布匹交易单位。

    来源:《居延汉简释文合校》(文物出版社)

  2. 唐代赋税制度

    《唐六典》规定“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其中“丈”“匹”为计量核心。

    来源:《唐六典》(中华书局点校本)


四、现代汉语中的流变

“端匹”作为独立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消亡,仅存于古籍研究领域。其单字“端”“匹”的计量义亦被国际单位取代,但“匹”仍保留于纺织品行业(如“一匹布”)。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结论:“端匹”是古代布帛的复合计量单位,需结合具体朝代制度解读,其核心意义指向织物长度标准,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与手工业的度量体系。现代使用时需严格区分历史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端匹”是一个古代布帛计量词,由“端”和“匹”两个单位组成,主要用于文献记载中的布帛数量统计。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背景

2. 文献例证

3. 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度量衡体系或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等权威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拜趋跰跰忭舞参卿层见错出晨趋车轴汉池灰冲阸重逢虫害淳美葱茏担隔夜忧箪食瓢饮斗酒双柑丰子恺伏虎购买力鬼阵头风姑胥核产黄河家伙将类翦缀浇切糖醮禳假作金册来日正长老大哥两岐令气鸣梭木牐拏事瓶笙破壁飞去铺锦前王弃法曲本蛐蟺哥癯羸驱屏茸茸三元君砂金沈冤石柏首卷蒜毫贪罔淘沙挑三嫌四蜗牛庐雾气先君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