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赋和颂。两种文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且先王之赋颂,钟鼎之铭,皆播吾之迹, 华山 之博也。” 汉 杨修 《答临淄侯笺》:“今之赋颂,古诗之流。”
(2).吟赋作颂。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序:“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歷世才士并为之赋颂。”
“赋颂”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并称的两种文体,兼具铺陈叙事与颂扬功德的特性。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赋”原指铺陈直叙的修辞手法,后发展为以韵散结合、体物写志为特征的文体;“颂”本为宗庙祭祀乐歌,后演变为以歌功颂德为主的韵文。二者在汉代常结合使用,形成“赋颂”联体,代表作品如司马相如《子虚赋》与扬雄《甘泉颂》。
从文体特征看,赋颂具有三个核心要素:
在文学史上,赋颂文体经历了三次演变:先秦时期作为祭祀仪礼载体(《楚辞·九章》),汉代成为宫廷文学主流(《汉书·艺文志》载赋颂作品千余篇),魏晋后逐渐与碑铭、诔文融合。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评价:“赋颂之体,兼该风雅,润色鸿业,斯为极则。”该评价揭示其在中国文论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赋颂”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包含两层核心含义,其解释及来源如下:
释义
“赋”和“颂”是中国古代两种不同的文体。
文献佐证
释义
指“吟赋作颂”,即创作赋和颂类文体的行为。
历史背景
如今“赋颂”多用于文学研究或仿古语境,例如:
需注意:该词在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学术讨论或特定修辞场景。
哀荒苞芦珤器奔驶便池辩列兵爪不对茬儿脣揭齿寒答覆典铨钉封文书帝所房卧風凉人分香沟中瘠黑蒙蒙话口袋子回波舞火车火墙降旛解榜九宫真人蹐滞剧痛刻楮可则狂霖宽亮兰省驎骥麟泣买菜书冒渎曚昧目巧女酒漂撇樵头请教侵侵器行权摄曲隅熔融萨埵伞头申定守行输精管松菊主人头嗌透税屯防脱乱危困瞎编下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