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钉封文书的意思、钉封文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钉封文书的解释

旧时一种用特殊方法封合的文书。它用钉子先在文书上扎眼,而后用纸捻子穿上,以示文书的机密和紧要。一般用于寄递处决囚犯的公文。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款犯》:“上司拿访,必係钉封。凡钉封文书,不可当堂轻拆,须携入内衙密看。”《官场现形记》第九回:“这是我的‘钉封文书’到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凡是钉封文书,总是斩决要犯的居多,拆开来一看,内中却是 云南 的一个案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承事上司》:“遇有钉封,即係机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钉封文书是古代官府用于传递机密或特殊指令的密封公文形式,其核心特征是以铁钉固定封口处,并加盖官印以示权威。该文书形式盛行于明清时期,尤以刑事判决文书的传递为典型应用场景。

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钉封”特指用钉子封缄文件,通过破坏性开启方式确保文件机密性。此类文书多采用双层封装结构:内层为书写判决内容的正本,外层附有标注“钉封”字样的封皮,接缝处贯以铁钉并施以朱漆封印。清代刑律规定,凡涉及死刑复核的文书必须采用钉封形式,经驿道快马传递至行刑地,收件官员须当众启封核验封印完整性后方可执行。

《刑案汇览》收录的嘉庆朝案例显示,钉封文书在司法实践中具有程序强制力。道光元年(1821年)直隶省曾发生钉封文书被私拆案,涉事官吏最终依《大清律例》的「诈为制书」条论罪,佐证了该文书形式的法律效力。现代学者在《中国文书史纲》中指出,这种封装技术体现了古代行政体系对文书权威性与防伪性能的双重追求。

网络扩展解释

“钉封文书”是古代用于处理机密或紧要事务的特殊公文形式,尤其在司法领域具有特定用途。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钉封文书指旧时通过特殊方法封合的官方文件,主要用于传递处决囚犯的批准令。其封合方式为:用钉子在文书上扎孔,再用纸捻穿过孔洞固定,以此标识文件的机密性与紧急性。

  2. 历史用途

    • 司法功能:作为刑部发往各地批准死刑执行的正式公文,确保处决指令的权威性和不可篡改性。
    • 保密措施:特殊的封装方式防止文书在传递过程中被私自拆阅,古代衙门甚至设有专职的“钉封师爷”处理此类文件。
  3. 延伸含义
    在文学或口语中,该词可比喻置人于绝境的书信或行为。例如《官场现形记》中“这是我的钉封文书到了!”即暗示收到决定性噩耗。现代语境中,部分解释将其引申为“不可更改的正式文件”(需注意此用法非历史原意,可能源于现代词典的扩展释义)。

钉封文书的核心特征是“机密性封装”与“死刑指令载体”,其历史意义大于现代使用。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司法流程,可参考、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和香白水爆肚[儿]閟幄碧眼胡仓恍棎子酲魂筹码牀帏稻秫瞪眼睛吹胡子短后衣惇大顿雨风鹤古欢后言欢呼混子醮火皛皎交谪惊惶万状酒疸卷饼军国民主义沮诎联对励精更始流光落照旅谷免战牌捏沙成团浓抹烹轘漂厉纰盭屏面朴刀坡撇剖摘旗籍全宗塞别赛场赛愿涩赤上刑生俘胜会丝包线太初天眼开讬姻响葫芦秈米宪治西里西亚织工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