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刻楮的意思、刻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刻楮的解释

语本《韩非子·喻老》:“ 宋 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象,指象牙。后因以喻技艺工巧或治学刻苦。 唐 黄滔 《刑部郑郎中启》之一:“比者伏蒙曲念虚芜,荣流咳唾,诲以磨铅未至,刻楮非工。” 宋 陆游 《别曾学士》诗:“画石或十日,刻楮有三年。” 明 瞿佑 《归田诗话·鼓吹续音》:“仍自为八句题其后云:……半生莫售穿杨技,十载曾加刻楮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刻楮”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韩非子·喻老》中的典故,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出处与典故

语出《韩非子·喻老》:
宋国有人用象牙雕刻楮叶(楮树叶子),耗时三年完成。雕刻的叶片纹理、厚薄、色泽均与真叶无异,混入真叶中无法分辨。后以“刻楮”比喻技艺精湛至极或治学态度刻苦。


2. 本义与引申义


3. 用法与示例


4. 近义词


“刻楮”兼具技艺高超与治学刻苦的双重内涵,既可用于赞美工艺成就,也可勉励专注钻研的态度。其典故生动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匠人精神”的推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刻楮》的意思

《刻楮》是一种古代的文字形式,常用来形容书法或篆刻中线条的刻痕和痕迹。它是由两个字组成:刻和楮。

刻楮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刻楮是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刻”是指刀刃,又名刀,它是刻楮的主要部首;“楮”是指木头或纸张,它是刻楮的次要部首。

刻的笔画数是刀刃加一,楮的笔画数是七。

刻楮的来源

刻楮这个词源于古代的书法和篆刻活动。在中国古代,人们使用刻刀在木头或纸张上刻写文字,这些文字留下的痕迹被称为刻楮。刻楮一词后来也引申为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风格。

刻楮的繁体字

刻楮的繁体字为「刻樲」。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刻的形状是简化的“口”字,楮的形状则是由“木”字左边加上一个竖长折线组成。

刻楮的例句

他的书法作品笔力雄健,每一笔都有深深的刻楮痕迹。

刻楮的组词

刻楮痕迹、刻楮纹路、刻楮风格、刻楮激励

刻楮的近义词

刻痕、刻痕纹、痕迹、刻划、刻痕状

刻楮的反义词

平滑、无痕迹、光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