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持好的品行。《吕氏春秋·高义》:“今可得其国,恐亏其不义而辞之,可谓能守行矣。”
“守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保持良好品行或遵守行为准则。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解释
指坚守正道、不偏离道德规范,强调个人在行为上保持正直与自律。
例:《吕氏春秋·高义》中提到“今可得其国,恐亏其不义而辞之,可谓能守行矣”,即通过拒绝不义之事体现品行坚守。
引申意义
现代语境中可扩展为遵守规则或法律,例如:
该词源自古典文献,但现代仍具实用性,尤其在强调道德自律或法律遵守的场景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吕氏春秋》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守行》这个词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坚守正道、秉持原则。它的出现多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坚定不移地保持自己的行为准则。
《守行》这个词由“宀”和“行”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宀”是“宝盖头”部首,表示与房屋相关的事物;“行”是“彳”和“行”两个部首组成的,意为行走、行动。整个词共有10个笔画。
《守行》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公孙丑上》中。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他提倡仁爱和正义,主张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因此,他在《公孙丑上》中使用了这个成语,以表达坚持正道的重要性。
《守行》的繁体字为「守行」。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守行是以「守」和「行」这两个字分别书写成立方形和横长方形的形态。
1. 他始终守行不渝,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2. 面对困境,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守行。
守行可以用来组成其他词语,如:
1. 守正行方:遵守正道,行为正直。
2. 忠诚守行:忠诚坚守自己的原则和行为准则。
3. 守行为善:坚守善良的行为准则。
1. 守正:坚守正义,不偏不倚。
2. 守法:遵守法律,不违法乱纪。
3. 遵循:按照规定或原则行事。
1. 违法:违背法律规定,不按照规则行事。
2. 背道而驰:与原则相悖,做相反的事。
3. 放任自流:不加以约束,任其发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