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notice;official proclamation;bulletin]
(2) 以言语告诉他人,使他明白己意
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哨遍·高祖还乡》
(3) 政府公布的文书,如近代的布告
安民告示
(1).晓谕,示知。《荀子·荣辱》:“仁者好告示人。”《后汉书·隗嚣传》:“因数腾书 陇 蜀 ,告示祸福。”《北史·叔孙俊传》:“每奉詔宣外,必告示慇懃,是以上下嘉叹。”《朱子语类》卷八6*九:“待两三日方知,遂出榜告示。”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八章:“公6*安局公开告示,禁止歌咏队在街头教群众唱歌。”
(2).布告,通告大众的文件。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一折:“如今沿途留下告示,如有收留小女 翠鸞 者,赏他花银十两。”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一折:“那壁厢掛着的是告示也。”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九:“县衙门的告示,早就下来了。晓谕百姓凡有在中秋夜晚燃放鞭炮者,以通匪论罪。”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告示汉语 快速查询。
告示是汉语中表示公开告知、晓谕的正式文书或行为,其核心含义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向公众传达信息、规定或通知。根据权威汉语辞书释义及实际应用,该词可具体解析如下:
动词义
指公开告知、宣布,使众人知晓。
例:政府告示市民新的交通管制措施。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名词义
指张贴或发布的书面通知、布告,内容多为官方指令、公共事务或警示。
例:村口的告示栏贴满了防疫通知。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公开性
告示需面向不特定群体发布,常见于公共场所(如公告栏、网站首页)。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延伸。
权威性
多由行政机关、管理机构或权威主体发布,内容具约束力或指导性。
例:国务院发布的防汛告示。
来源:《公文写作规范》,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形式多样性
包括纸质张贴(如布告、海报)、电子公示(如政务网站公告)、口头宣告(如社区广播)。
来源:教育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2019年修订版。
综合来源:《汉语应用语言学大辞典》,语文出版社,2017年。
“告示”侧重基层告知,形式较灵活;“公告”更具正式性,多用于重大事项(如法律公告)。
来源:《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15年。
“告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动词含义
指以言语或文字形式将信息明确告知他人,使其知晓相关内容。例如:“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出自《哨遍·高祖还乡》)。
名词含义
指官方或机构发布的布告、通告类文件,用于向公众传达重要信息或规定。例如:“安民告示”“公安局公开告示”(《小城春秋》)。
告示不仅是信息载体,也反映了社会治理方式。古代通过告示维系官民沟通,现代则成为公共事务透明化的工具,如政策公示、民意征集等。
如需更全面的历史案例或具体文献出处,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历史档案。
百苛八字牙梳鼻窦炎荜露蓝蒌并肩长庶男赤轩畴谘慈临当天颠困滴里搭拉逗晚掇醍度身督师二形符官告倒光贲官纪贵正瞽旷禾王锦云九畹菜绩学极醉绢素卡借寇逆廓张枯条拉练里儒楼角名下无虚霓纠檽枣牵迫起灵衢室任前认熟荣级鲨皮折辨殊号澍雨束蕴请火四絶碑痠痛素扇搪揬统手文学家倭国吴市之箫小疵谐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