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变故后唯一存在的人或物。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自 西京 未央 、 建章 之殿,皆见隳坏,而 灵光 岿然独存。”《南史·何胤传》:“寻而山发洪水,树石皆倒拔,唯 胤 所居室岿然独存。” 唐 张说 《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碑》:“髫髮覊孤,託身炎厉;藐是餘庆,岿然独存。” 明 袁宏道 《场屋后记·缑山》:“古蹟皆荒,唯 天后 碑刻,岿然独存。”
“岿然独存”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经过变故后唯一幸存的人或事物。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更多例句及历史典故可通过[沪江在线词典]()、[汉典]()等来源查看。
《岿然独存》是指一个人或事物在众多对象中独立、突出存在的意思。它表达的是某个事物异常显著并与众不同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岿(山部)+ 臤(地部)+ 乚(乙的变体),总计10画。
来源:《荀子·劝学》:“岳阳鄞君,聪明而好学,思索多见。惟其所见与所闻者,岿然独存。”
繁体字:岿然獨存。
古时候汉字写法:岿然獨存。
例句:
1.在他的社交圈中,她以其出色的才华和魅力,岿然独存。
2.他的学术成就使他在这个领域中,岿然独存。
组词:岿然、独存。
近义词:独一无二、独树一帜、独具匠心、与众不同。
反义词:与人争辉、黯然失色、不起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