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侨的意思、难侨的详细解释
难侨的解释
[overseas refugee] 称在国外遭受迫害的侨胞
词语分解
- 难的解释 难 (難) á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僶 )。难道。难
- 侨的解释 侨 (僑) á 寄居在外地,寄居在外国:侨居。侨胞。侨民。 寄居在外国的人:华侨。外侨。侨眷。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难侨
一、定义与核心含义
“难侨”是汉语复合词,由“难”(灾难、困境)和“侨”(侨居国外者)组合而成,特指因战争、动乱、迫害或自然灾害等原因,在国外陷入困境并需祖国援助的华侨同胞。其核心含义强调侨民遭遇的被动性与紧迫性,需祖国提供保护或安置支持。
二、词义构成分析
- “难”的语义
指不可抗的生存危机,如政治迫害(如排华事件)、战争冲突、经济崩溃等。
- “侨”的范畴
限定为具有中国国籍或祖籍的中国侨民,区别于一般移民。需满足“中国关联性”与“困境真实性”双重条件。
三、使用场景与政策关联
该词常见于中国侨务政策文件及官方表述,如:
- 归难侨安置:政府为回国难侨提供住房、就业等保障(参考《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细则);
- 外交保护:针对海外突发危机(如也门撤侨),中国政府实施“难侨救助”行动。
四、历史背景与延伸意义
20世纪中叶以来,“难侨”一词多关联重大历史事件:
- 东南亚排华事件:印尼、越南等地华侨因政治动荡成为“难侨”,中国通过“接侨计划”大规模撤侨(1960-1970年代);
- 人道主义内涵:体现国家对海外公民的保护责任,如2011年利比亚撤侨行动中“难侨”身份的认定。
权威来源参考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政策法规汇编》.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20.
- 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 1990年颁布, 2000年修订.
- 外交部领事司.《中国领事保护与协助指南》. 2023年版.
-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华侨华人研究文献索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网络扩展解释
“难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与发音
- 拼音:正确发音为nàn qiáo(部分来源误标为nán qiáo,需注意区分)。
- 含义:指在国外因战争、自然灾害、政治迫害等原因遭受灾难或困境的侨胞。
2.使用场景
- 现代语境:常用于描述需要政府或社会救助的海外侨民群体。例如,20世纪越南排华事件后,中国通过华侨农场安置了大量“越南归难侨”。
- 政策文件:涉及侨务工作时,会提及对难侨的救济措施,如提供住房、就业和教育支持。
3.与其他概念的区分
- 与成语混淆:部分来源(如、2)将其解释为“难以迁徙的成语”,但根据高权威性资料,此说法不准确,可能是对古汉语词汇的误读。
- 近义词:与“侨胞”“华侨”相关,但强调“遭遇困境”的特殊性。
4.历史背景与实例
- 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曾大规模接收并安置来自越南、柬埔寨等国的难侨,广东、福建等地设立华侨农场作为主要安置点。
5.语言扩展
- 法语翻译:compatriote sinistré(e) résidant à l'étranger(在海外受灾的同胞)。
现代汉语中,“难侨”特指在海外遭遇危难的侨胞群体,需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和政策背景理解其含义。注意避免与古汉语中形近的词汇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阿庾多白豹班荆道故半阴保安队暴刻掤裂辰宿初步除月词致代追殚诚毕虑丹旒刀头燕尾短衣窄袖发型乖和卦筮汉臯珠画楫黄陆检驭鸡飞狗窜景龙疾恶如仇科计夔乐郎官星良膏廉印捩手覆羹猎者呤呤零茂沴烖陋举迈越女英蟠辟篷帆潜意识柔汤三曲散役杉槁生脸申请书士籍市买丞十万八千里十字路疏彻说起风就是雨四泾琐印填列体要翫寇铣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