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超俊逸,不同凡响。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然其愷悌玄澹,格量高俊,含弘博恕,忠粹篤诚,非今之人, 三代 士也。”《世说新语·言语》“ 谢中郎 经 曲阿 后湖” 刘孝标 注引《中兴书》:“﹝ 谢万 ﹞太傅 安 弟也,才气高俊,蚤知名。”
(2).指才智过人者。《三国志·蜀志·庞统传论》:“ 庞统 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 荆楚 谓之高俊。”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於是明哲色斯而幽遁,高俊括囊而佯愚。”
"高俊"是由"高"与"俊"两个语素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中具有双重语义内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的解释框架,其核心含义可分为:
一、地理形态特征 指山体或建筑物具有"高耸峻峭"的形态特征。此义项源自"高"的本义《说文解字》中"高,崇也,象台观高之形"的空间维度概念,与"俊"通"峻"的《尔雅·释山》"山峻而高曰崔嵬"的地貌描述相结合,构成对自然景观的立体化描绘。典型用例见于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山水描写。
二、人物品评维度 用于形容人物兼具"高超才智"与"俊逸风姿"的双重特质。此义项承袭了《世说新语·赏誉》中"俊爽有风姿"的人物品鉴传统,在《晋书·王羲之传》"少有高俊之誉"的记载中可见其历史用法。现代汉语中多用于褒扬杰出人才的德才兼备,如《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著)对古代科学家的评价体系。
三、语义演变轨迹 该词的历时发展呈现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规律。据《汉语词源大辞典》(中华书局)考释,魏晋时期主要用于地理描述,唐宋以降逐渐扩展至人物品评领域,至明清小说中已形成稳定的双重复合义项,这一演变过程与汉语双音化趋势及社会审美观念变迁密切相关。
“高俊”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在姓名学中,“高”象征地位、品德或学识的卓越,“俊”则包含才智超群、相貌出众等含义。组合为“高俊”时,常寄托对个人正直、聪慧、坚韧的期许。
该词在古籍中多用于褒义语境,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常见于文学或历史讨论中。其近义词包括“俊杰”“英杰”,反义词如“平庸”“凡俗”。
百战百败扁牓边朔边外表音符号闭门合辙伯禹不龚布索叉麻雀臣道倒惑大庆洞冶端衣炖牛肉飜手雨飞鸣附议革斥合偶画可火把节活字典角宿焦尾枯桐嘉赏嘉遇尽其所长侰澁军资库阚虓老钱略过轮箱拗阻鹏抟鹢退桥面窃窃私语穷家富路穷里胠翼散夫神越失貌受黜溲麪特奏天奬恬雅渟渟题桥柱屯租屠噬僞端微躬夏官正乡社险幸箫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