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焦尾枯桐的意思、焦尾枯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焦尾枯桐的解释

泛指良琴。《红楼梦》第八6*九回:“虽不是焦尾枯桐,这鹤仙凤尾,还配得齐整。”参见“ 焦尾琴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焦尾枯桐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焦尾枯桐”是汉语典故性成语,其释义与出处可追溯至古代文献,具体解析如下:

一、出处考据 该词源自东汉蔡邕制琴典故。《后汉书·蔡邕传》记载:“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枯桐”指被焚烧后的桐木,后成为良材的代称。

二、本义解析 字面指被烧焦尾部的桐木,实指蔡邕所制名琴。《汉语大词典》解释为:“比喻良材遭到毁弃,或喻遭受摧残之才士。”核心语义包含材质珍贵、遭遇非常、终显价值三层内涵。

三、引申义发展

  1. 喻指被埋没的人才,如宋代陆游诗句“焦尾枯桐忆往贤”
  2. 代指遭厄运而终显价值的器物,明清小说常以“焦桐”喻珍宝
  3. 现代汉语中延伸为“未被发现的价值”象征(王力《古代汉语》

四、文化意象构成 该词融合“火焚”“尾焦”“琴韵”三重意象,形成“毁灭与重生”“残缺与完美”的哲学对立,成为古代文人士大夫寄托怀才不遇之情的典型符号(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五、现代应用范畴 常见于文学评论、人才政策论述等领域,《现代汉语典故词典》标注其使用频率为“次常用级”,多用于书面语体(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焦尾枯桐”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一、主要含义:指代良琴(焦尾琴)

  1. 来源典故
    该词源于东汉蔡邕制作“焦尾琴”的故事。据《后汉书》记载,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识得良材,抢救出已烧焦尾部的桐木制成名琴。

  2. 词语本义
    “焦尾”指琴的尾部有烧焦痕迹,“枯桐”代指制琴的优质桐木,合称代指珍贵古琴。

  3. 文学用例
    《红楼梦》第八九回中曾用“虽不是焦尾枯桐”形容琴的材质,印证其指代名琴的用法。

二、其他解释:形容体弱病重(存疑)

部分现代词典(如、3)提出该词可比喻“人身体憔悴衰弱”,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古籍或经典文学作品,可能是现代衍生义或误传,需谨慎使用。

三、使用建议


注: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蔡邕传》及《红楼梦》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爱的教育哀忧边垆博沽草土臣谄顔蝉吟尘间出挡担雪塞井底居丁田动化二轮车发懒繁务风虔辅拂麸炭緪瑟根植勾提关岛鼓儿词过任悍厉黄王己方精虫井底鸣蛙炯耀诘屈聱牙九垓八埏酒醒看亲空微口论老耄泯邈闹九垓旁落皮弁服溥洽潜晖青红皂白史体收要水口水电站水路熟字棠棣特本投食网虫蔿国无可如何无所忌惮吓魂台仙馔细大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