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附议的意思、附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附议的解释

[second a motion;support a proposal] 附和别人的提议而共同提议

详细解释

同意别人的提议,作为共同提议人。如:这个提案有不少人附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附议指在正式会议或议事程序中,对他人的提案、动议表示支持并同意将其提交讨论的行为。其核心含义强调对已有提议的附和与支持,而非提出新议案。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分项阐释:


一、词义解析与权威定义

  1. 字义溯源

    “附”本义为依附、随从(《说文解字》:附,益也),引申为附加、赞同;“议”指议论、提案。合称“附议”即依附于他人提议,表达支持立场。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程序性定义

    在议事规则中,“附议”是动议生效的必要步骤。当某人提出动议后,需另一成员声明“附议”,表明该议题具备讨论价值,否则动议无效。此机制避免无效提案占用议程时间。

    来源:《罗伯特议事规则》


二、使用场景与规范


三、功能与同义词辨析

  1. 核心功能

    提高议事效率,过滤缺乏共识的提案,确保会议聚焦关键议题。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2. 与“提议”区别

    “提议”是发起新动议(如“我提议延长会期”),“附议”是对既有动议的支持(如“我附议该提议”),二者构成议事程序的逻辑链条。


四、实例说明

典型用例:

会议中,甲提出“修订章程第三条”,乙高呼“附议”。主席遂宣布:“动议获附议,现在开放讨论。”

来源:《通用议事标准手册》


附注: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及议事规则典籍,侧重术语的规范性、程序性语义,符合汉语词典学阐释标准。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附议”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定义

“附议”指在正式会议或讨论中,对他人的提议表示支持,并作为共同提议人加入的行为。其核心是附和并同意他人提出的动议,而非单纯认同观点。

二、使用场景

  1. 会议表决:常见于议会、委员会等正式场合。例如,某人提出议案后,其他成员可通过附议表示支持,使议案进入讨论或表决环节。
  2. 组织决策:如工会选举中,甲提议选乙为主席,丙、丁附议后形成共同提案。

三、与“复议”的区别

四、相关表述

如需了解具体法律条文或会议规则中的附议流程,可参考《罗伯特议事规则》或《行政复议法》。

别人正在浏览...

白服暴亡标矩采气澄漪成资侈僞出树赐慰爨下翠佩锉折怛怖大不过德言工容低产谛睨芳荃風流儒雅富贵不淫富强纤维盖建乖讹涵虚还阳画时护持兼术脚牛金丹换骨救生菊花杯鞫决课仿论反冒势髦稚玫瑰瓮弥亘蟠龙钗盘嬉洽博多闻乾大轻绡骑战劝进确士容臭散絮石检师课使性手指説内素挥泰山刻石歍尼先正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