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火把节的意思、火把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火把节的解释

我国西南地区 彞 、 白 、 傈僳 、 拉祜 、 纳西 、 普米 等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夏历六月二十四前后。人们盛装庆贺,举行各种游乐活动,入夜燃点火把,奔驰田间,驱除虫害,并饮酒歌舞。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风俗·火把节》:“今 滇 中以六月念八日为火把节。是日,人家缚茭芦高七八尺,置门外爇之,至夜火光烛天。又用牲肉细缕如膾,和以盐醯生食之。”彝族民间叙事诗《阿诗玛》十三“不论是六月二十四,还是三月初三”原注:“六月二十四是火把节,是 撒尼 人最大的节日。到节日的前后三天,在山野举行盛大的斗牛及抬跤(即摔跤)大会。会后,青年男女即在山野中尽情欢乐,谈情说爱,一直到深夜。”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火把节是中国西南地区多个少数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民俗活动。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节日起源与意义

    • 火把节起源于对火的崇拜,最初与驱虫辟邪、保护庄稼的农耕需求相关(),后演变为集祭祀、社交、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被称为“东方狂欢节”。
  2. 时间与参与民族

    • 主要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但部分民族如白族在六月二十五日()。主要流行于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
  3. 核心活动

    • 火把仪式:竖立巨型火把,手持小火把绕行田间和住宅,象征驱虫祈福()。
    • 民俗竞技:包括斗牛、赛马、摔跤等传统项目()。
    • 歌舞庆典:夜间围绕篝火歌舞,部分地区有选美活动()。
  4. 文化内涵

    • 承载着“祭火”信仰,彝族称其为“都则”(意为祭火),蕴含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 现代发展为促进民族团结、展示非遗文化的平台()。
  5. 现代演变

    • 新增文艺表演、旅游体验等活动,如凉山彝族火把节已发展为持续月余的文旅盛会()。

火把节是融合信仰、农耕、娱乐的活态文化遗产,既保留了火崇拜的传统内核,又在新时代焕发出多元活力。

网络扩展解释二

火把节

火把节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主要用于庆祝或纪念重要事件或人物。该词的拆分部首为火火,部首火则表示与火有关。火把节的拆分笔画为火火火,共计三笔。

火把节一词的来源并不完全清楚,但它常被用于形容那些将火把点燃并举起的庆祝或纪念活动。繁体字“火把節”和简体字相似,只是字形略有差异。

古时候汉字写法中,火把节可以使用很多方式进行表达。常见的写法有“烟火节”,“焰火节”等。但无论怎样写,它们都指的是庆祝或纪念时人们手持火把的节日。

下面是一些关于火把节的例句:

  1. 每年的火把节上,成千上万的人手持火把,庆祝着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2. 火把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
  3. 今晚的火把节将会给这个城市带来无尽的欢乐和精彩。

与火把节有关的一些组词和近义词包括:烟火、焰火、庆典、盛典等。

火把节的反义词并不常见,因为它通常代表着庆祝和喜悦的意义。但如果硬要找一个反义词,可以选择“黑暗”,因为火把所代表的是光明。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