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格致的意思、格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格致的解释

(1) [study the phenomena of nature to acquire knowledge] “格物致知”的略语,考察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礼记·大学》

(2) 清朝末年讲西学的人用它做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总称

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呐喊》自序

详细解释

(1).风格气韵。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昌花 写生逼真,而笔法輭俗,殊无古人格致。”《朱子语类》卷七八:“况先 汉 文章重厚有力量,今《大序》格致极轻,疑是 晋 宋 间文章。”

(2).“格物致知”的略语。 元 金履祥 《告鲁斋先生谥文》:“禀刚明高大之操,躬格致服行之学。” 明 张宁 《方洲杂言》:“世之有量者,无不自识中来。此格致之功,所以先于诚正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义理无尽,心思亦无尽。人苟能格致,不患其穷也。”

(3). 清 末对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统称。 郑观应 《盛世危言·教养》:“故西人广求格致,以为教养之方。” 章炳麟 《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其最可嗤鄙者,则有‘格致’二字。格致者何? 日本 所谓物理学也。” 鲁迅 《<呐喊>自序》:“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格致"是汉语中兼具古典哲学内涵与近代科学意涵的复合词。其核心释义可分为三个层面:

一、基本释义 "格致"原为"格物致知"的简称,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汉语大词典》解释其本义为"推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强调通过接触客观事物来获取真知的认知方法。这种儒家治学理念在宋代被朱熹发展为系统的认识论,主张"即物穷理"的实践精神,《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指出该词在理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二、历史演变 明清之际,该词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据《中国科学技术史》记载,晚清学者用"格致"翻译西方"science"概念,形成"格致学"这一学科称谓,如京师同文馆1876年开设的"格致馆"即中国最早的物理化学教育机构。《辞海》补充说明,此时词义已演变为"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的总称",标志着传统儒学概念向近代科学术语的转型。

三、现代应用 当代语境中,《近现代汉语词汇史》指出该词保留双重语义:在哲学领域仍指代程朱理学认识论,在教育领域则作为科学教育的历史代称。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地区至今保留"格致中学"等教育机构名称,印证了词汇的持续生命力,《中国教育史》对此有详细校勘记录。

网络扩展解释

“格致”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解释可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一、哲学与认识论层面

  1. 本源意义
    源自《礼记·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意为通过探究事物原理来获得知识,属于儒家认识论的核心概念。朱熹等宋明理学家认为,“格物”即穷究事物之理,最终达到对“天理”的领悟。

  2. 延伸解释
    部分文献提到“格致”可指代“风格气韵”,如宋代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评价画作时使用的“古人格致”,但这一用法较为罕见。

二、历史与科学层面

  1. 清末西学术语
    19世纪后期,中国学者将西方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统称为“格致”,例如江南制造局翻译的《格致汇编》和上海格致书院的建立均体现这一用法。

  2. 现代关联
    该词曾作为“科学”的代称,但当代已较少使用,仅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如学校名称“格致中学”)。

典型例句

“格致”从传统哲学概念发展为近代科学术语,反映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背景。其核心始终围绕“探究事物本质”的理性精神。

别人正在浏览...

跋胡帮衬避寂唱对台戏乘车戴笠持拔处议打独磨大拱箪瓢屡空电感吊膀子雕废砥厄反对概念风花雪月富浪幅练感分干符高才絶学高燥公团故宅龢利花梢湖吃海喝猢狲大王敬养鳞伤流浪汉滤砂蛮瘴母语内籍年纸盘磴蟠据軯鍧披溃抢篱起覇契契取予攘攫僧祇粟蛇虹守将説话答礼儿私下里四印谈吻条文退静宛首危隘威明委予五礼衔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