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格致的意思、格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格致的解释

(1) [study the phenomena of nature to acquire knowledge] “格物致知”的略语,考察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礼记·大学》

(2) 清朝末年讲西学的人用它做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总称

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呐喊》自序

详细解释

(1).风格气韵。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昌花 写生逼真,而笔法輭俗,殊无古人格致。”《朱子语类》卷七八:“况先 汉 文章重厚有力量,今《大序》格致极轻,疑是 晋 宋 间文章。”

(2).“格物致知”的略语。 元 金履祥 《告鲁斋先生谥文》:“禀刚明高大之操,躬格致服行之学。” 明 张宁 《方洲杂言》:“世之有量者,无不自识中来。此格致之功,所以先于诚正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义理无尽,心思亦无尽。人苟能格致,不患其穷也。”

(3). 清 末对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统称。 郑观应 《盛世危言·教养》:“故西人广求格致,以为教养之方。” 章炳麟 《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其最可嗤鄙者,则有‘格致’二字。格致者何? 日本 所谓物理学也。” 鲁迅 《<呐喊>自序》:“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格致”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解释可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一、哲学与认识论层面

  1. 本源意义
    源自《礼记·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意为通过探究事物原理来获得知识,属于儒家认识论的核心概念。朱熹等宋明理学家认为,“格物”即穷究事物之理,最终达到对“天理”的领悟。

  2. 延伸解释
    部分文献提到“格致”可指代“风格气韵”,如宋代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评价画作时使用的“古人格致”,但这一用法较为罕见。

二、历史与科学层面

  1. 清末西学术语
    19世纪后期,中国学者将西方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统称为“格致”,例如江南制造局翻译的《格致汇编》和上海格致书院的建立均体现这一用法。

  2. 现代关联
    该词曾作为“科学”的代称,但当代已较少使用,仅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如学校名称“格致中学”)。

典型例句

“格致”从传统哲学概念发展为近代科学术语,反映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背景。其核心始终围绕“探究事物本质”的理性精神。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格致(gé zhì)是一个中文词汇,有以下含义: 拆分部首和笔画:格(木字旁,六画)+ 致(至字旁,六画)。 来源:格致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意思是修饰物品或行为的准则、标准。 繁体:格致(格緻)。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的书法中,格致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形态与现代相似。 例句:他的计划符合我的格致。 组词:格局、势态、致远等。 近义词:风格、准则、标准等。 反义词:不合规范、不合格等。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爱国一家百鍊镜扮演膊脯博取车胎愁恼雏鸡摧拨村村势势村样儿黨翼等守斗谍讹替反扑废然风动冯唐白首乖露关牐孤干估客侯圻皇规僭奢即或姬孔酒车酒海厥逆浪走鹿菲满堂灌明视木公挠骫庞乱片接寸附潜醢秦文气吞山河认贼为父三估折罚失调霜菅赎锾束溼四要算计天磬铁青亭渟筒子团结温淳温李无畏施小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