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地形)险峻狭隘。《管子·事语》:“ 秦奢 之教,不可用于危隘之国。”《战国策·魏策三》:“伐 楚 ,道 涉而谷 ,行三十里而攻危隘之塞,所行者甚远,而所攻者甚难。”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其城郭卑小局促,危隘不遐。”
(2).危险困厄。 宋 苏舜钦 《上范希文书》:“以阁下领经略之权,自可往来 陕 右,进退在己, 延州 逼近贼锋,而能舍安逸以就危隘,虽古人不逮也。”
“危隘”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指地理环境险要且狭窄,多用于描述地势特征。例如:
形容处境或局势的艰难险恶。例如: 宋代苏舜钦在《上范希文书》中写道“舍安逸以就危隘”,赞扬对方主动放弃安逸选择危险境地的品格。
补充说明:该词属于文言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古籍或历史文献分析中。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引申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危隘(wēi ài)是一个汉字词语,形容形势危险、险要的地方。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危”是右边的部首(下面三个点组成),而“隘”则是左边的部首(上部是“阝”,下部是“口”)。在汉字中,危的笔画数是6,隘的笔画数则是9。
危隘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左传》中,原文为“陈侯处在危侧隘处”。繁体字形则是“危隘”。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中,危字的上部是一个象征山峰的部分,下部则是象征人的部分,表达了站在山峰上的人感到危险的意思。而隘字的上面的部分是一个防守的营垒,下部则是一个口形,表示一个狭小的通道。
1. 他勇敢地冲过了危隘,成功地抵达目的地。
2. 这座山路非常险要,被称为一座天然的危隘。
组词:危险、难以、险要、崎岖
近义词:险峻、险恶、险峭
反义词:安全、宽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