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羹饘的意思、羹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羹饘的解释

菜羹和粥。饘,粥之稠者。 晋 束晳 《贫家赋》:“煑黄当之草莱,作汪洋之羹饘。” 元 耶律楚材 《和冯扬善韵》:“伏腊粗酒脯,旦夕充羹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羹饘是汉语中的古语词,指古代两种主要的食物类型,即肉羹与稠粥,合称可泛指日常饮食。以下从字义、词义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详解:

一、单字释义

  1. 本义为用肉或菜熬煮的浓汤。《说文解字》释:“羹,五味盉(和)羹也”,特指调和五味的肉汤。古代“羹”多带汤汁,如《礼记·内则》载“雉羹、兔羹”,属贵族常见膳食。

  2. 指稠粥。《说文解字》注:“饘,糜也。从食,亶声。周谓之饘,宋谓之餬。”段玉裁进一步说明:“厚者曰饘,稀者曰粥”,强调其质地浓稠。

二、合称词义

“羹饘”作为复合词,最早见于《礼记·内则》:“饭:黍、稷、稻、粱、白黍、黄粱、稰、穛;膳:膷、臐、膮、醢、牛炙……羹饘、菫、荁、枌、榆。”此处“羹饘”与饭、膳并列,代指两类主食:羹为带汁肉菜汤,饘为谷物煮制的稠粥,合称象征古代饮食的基本构成。

三、文化意涵

在周代礼制中,“羹饘”是区分社会等级的标志之一。《礼记·曲礼上》载:“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郑玄注:“食饭属阴,羹属阳”,反映其礼仪功能。孔颖达疏进一步阐释:“食谓干饭,羹谓湿羹”,二者搭配体现“阴阳相成”的哲学观念。


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本),郑玄注、孔颖达疏

网络扩展解释

“羹饘”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引证与用法

  1. 晋代文献:
    束晳在《贫家赋》中写道:“煑黄当之草莱,作汪洋之羹饘”,以“羹饘”表现贫苦人家以野菜煮羹、熬粥充饥的生活状态。
  2. 元代诗文:
    耶律楚材《和冯扬善韵》提到“旦夕充羹饘”,进一步印证该词用于描述粗简的日常饮食。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贫家赋》或元代诗词集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帮佣扳指儿爆响边笋边亭冰条仓箱賝賮词严义密呆痴地点帝国遁迹藏名乏汽枌檟奋信畡数宫槐挂号员骇人寒武纪还俗翬锦魂依姜被奸铸脚梢天惊皇失措津脉巨流君寀看果款缓老年尊两全灵矩六纪麻辘辘盲雨蒙络孟宗竹泯却内卿润文官筛罗省官使车悚怛松肪堂下梯己人铜石屯备外编晚晖五斗禄无缚乌梅飨馈谢恩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