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微薄的官俸。 唐 孟浩然 《京还赠张维》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详“ 五斗米 ”。
五斗禄
“五斗禄”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典故性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代微薄的俸禄或低微的官职。该词由“五斗”和“禄”组合而成:
典故溯源
“五斗禄”典出《晋书·陶潜传》(一说《宋书·隐逸传》)。东晋诗人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满官场腐败,感叹“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卷九十四》),遂辞官归隐。此处“五斗米”即指县令俸禄,后人以“五斗禄”代称低微俸禄或职位。
词义演变
① 泛指微薄薪俸(《辞源》修订本);
② 象征为生计屈就低职的无奈(《中国典故大辞典》)。
现代用法
多用于文学或书面语,表达对低微职位的不屑或坚守气节的态度,如:
“他甘弃五斗禄,归隐山林。”
同源词汇
权威参考来源
“五斗禄”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微薄的官俸。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五斗禄”字面指“五斗米的俸禄”,代指古代官员微薄的薪俸。这一表达常与文人清贫自守、不趋炎附势的态度相关联。
典故来源
该词源于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典故。据《宋书·隐逸传》记载,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俸禄向权贵低头,辞官归隐,并留下“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名言。后世遂以“五斗禄”隐喻清贫而坚守气节的仕途选择。
文学引用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京还赠张维》中写道:“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表达了对低微官职的无奈;韩翃亦有“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的诗句,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意象的文学传播。
相关词汇
该词常与“五斗米”“折腰吏”等表达并用,如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均体现古代文人对气节与物质利益的取舍态度。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多个网络释义,由于相关网页权威性普遍较低,建议结合《晋书》《宋书》等正史记载进一步考证。
百思莫解包干儿被除数北固楼裨衣波涛踣銕博喻采蘩劖言讪语差移撤版城廓东织蠹册放开脸皮防宿返老归童梵书废墟風管敷蘂挂吼拐子马阵圭筚闺阁杚量汉地活欢夹细节节足足惊悮举籍颗粒无收老客乐和和链球菌緑酒红灯麪坯儿冥茫民虏弥天大祸目睫峭整清淳起衰然谷忍酷森索山字镜石井收田松厚天冠帷幌无母相濡沫纤介衔弦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