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官的意思、省官的详细解释
省官的解释
(1). 宋 时称馆职及内侍之押班、都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馆职常苦俸薄,而吏人食钱甚厚。 周子充 作正字时,尝戏曰:‘岂所谓省官不如省吏耶?’都下旧谓馆职为省官,故云。”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寄资官》:“内侍之职,至於干办后苑,则为出常调,流辈称之曰苑使。又进而干办龙图诸阁,曰阁长。其上曰门司,曰御药,曰御带。又其上为省官,谓押班及都知也。”
(2).裁减冗官。《晋书·荀勗传》:“ 勗 议以为,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
词语分解
- 省的解释 省 ě 地方行政区域:省份。省会。 节约,不费:省钱。省事。省吃俭用。 简易,减免:省略。省称。省写。 中国古官署名:中书省(a.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
- 官的解释 官 ā 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厅。官爵。 属于国家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官方。官府。 生物体上有特定机能的部分:感官。器官。五官。 * 。 姓。 民 笔画数:; 部首:
专业解析
“省官”的汉语词典释义
“省官”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均与古代中国的官制密切相关:
-
中央官署的官职或官员:
- 此义项中的“省”指古代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如隋唐时期确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 “省官”即指在这些中央核心官署(“省”)中任职的官员。例如,中书省的官员(如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舍人)、门下省的官员(如侍中、黄门侍郎、给事中)、尚书省的官员(如尚书令、左右仆射、各部尚书、侍郎)等,均可泛称为“省官”。
- 此义项强调官员所在的机构层级(中央核心部门)及其承担的中央行政、决策或审议职能。
-
地方行政单位“省”的官员:
- 此义项中的“省”指元代以后出现的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如“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明清沿袭此制。
- “省官”即指在“省”这一级地方行政单位中担任职务的官员。例如,元明清时期的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或明清时期的布政使、按察使、巡抚(后成为一省最高长官)、总督(管辖一省或数省)等,均可称为“省官”。
- 此义项强调官员所服务的行政区域层级(地方最高一级)及其管理地方事务的职责。
使用注意:
- 古今差异: “省官”一词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制,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此称谓来指代当代的省级官员(如省长、省委书记等),后者通常有更具体的职务名称。
- 语义侧重: 理解“省官”的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明确“省”是指中央官署还是地方行政区划。前者(中央官署官员)在隋唐至宋时期更为常见;后者(地方省级官员)则在元明清时期更为普遍。
权威参考来源:
- 释义综合参考自《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及《辞源》(商务印书馆)中关于“省”、“省官”及相关古代官制的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省官”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文献资料综合理解:
一、基本释义
-
宋代官职称谓
指宋代对馆职(如史馆、昭文馆等文职)及内侍(宦官)中的高级职位“押班”“都知”的称呼。例如《老学庵笔记》提到“馆职为省官”,说明其与文职官员相关。
-
裁减冗官的政策
指精简官僚机构、减少冗余官员的行政措施。如《晋书·荀勖传》记载:“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强调精简官员需与简化政务结合。
二、延伸与争议
三、使用示例
- 历史文献
《晋书》提到“省官不如省事”,体现古代政治改革思想。
- 现代报道
陕西省官方曾用“省官”代指省级官员的职务调整。
“省官”需分语境理解:古代多指官职或裁官政策,现代可能衍生新义。建议结合具体文献或权威词典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黯然销魂半通避谤箄筏必修科弊源步位出赛打噤饭资分路扶伤改取感怒干裕狗吃屎官止神行皓皓横波衡门深巷鸿鹤洪水位花边钱检行机便进律九衢尘酒馔慨尔狂劣老乞婆灵龟轥藉鲈鱼鲙没中对酿事陪门财频蹙掊敛切迫清修勤劬髯茹认清沈竈産鼃舍纵示寂爽籁水芳淘荡腾笑徒官巍奕温香艳玉五门四关厢无视寤想小板邪风喜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