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边亭的意思、边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边亭的解释

(1).边地的亭。亭是 秦 汉 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构。 汉 贾谊 《新书·退让》:“ 梁 之边亭与 楚 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 梁 之边亭劬力而数灌,其瓜美。”

(2).边地的驿亭。 唐 陈子昂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诗:“孟秋首归路,仲月旅边亭。”

(3).边地的亭燧、亭障。《后汉书·铫期王霸等传论》:“且临守偏海,政移獷俗,徼人请符以立信, 胡貊 数级於郊下,至乃卧鼓边亭,灭烽幽障者将三十年。” 晋 张载 《杂诗》之七:“长鋏鸣鞘中,烽火列边亭。” 南朝 宋 鲍照 《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烽火入 咸阳 。” 唐 贺朝 《从军行》:“烽沉灶灭静边亭,海晏山空肃已寧。”

(4).泛指边疆。《旧唐书·东夷传·百济》:“比夫流血边亭,积尸疆埸,耕织并废,士女无聊,岂可同年而语矣。” 唐 王晙 《谢追赴大礼表》:“今长 河 始冰,大漠初雪,边亭有贼,今正其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边亭”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层解释:

  1. 边地的行政机构
    秦汉时期,“亭”是乡以下的基层行政单位,负责治安、文书传递等事务。边亭特指设置在边疆地区的此类机构,兼具行政管理与军事防御功能(、)。

  2. 边地的驿亭
    作为交通驿站,承担传递军情、接待官员等职责。例如唐代陈子昂诗句“仲月旅边亭”即描述驿亭功能()。

  3. 边地的军事设施
    指亭燧(瞭望烽火台)和亭障(防御工事),用于警戒和抵御外敌。如南朝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中“羽檄起边亭”描绘了军事警报场景(、)。

  4. 泛指边疆地区
    《旧唐书》等文献中,“边亭”扩展为边疆的代称,如“流血边亭”形容边疆战乱()。


文学与历史中的用例

总结
“边亭”一词融合了行政、军事、地理三重属性,需根据具体文本判断其侧重含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书·退让》(汉代贾谊)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边亭》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边亭一词通常用于形容位于边境或边界地区的小型官署或检查站。它是由“边”和“亭”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边”字的部首是“辵”(辶),它有5个笔画; “亭”字的部首是“亠”,它有7个笔画。 来源: “边亭”这个词源于古代中国,用于称呼沿边境设置的守卫和管理机构。常见于边境地区或交通要道。 繁体写法: 边亭(繁体字:邊亭)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边亭常被写作“邊亭”。现代简化字改为了“边亭”。 例句: 1. 这座边亭负责维护边境安全。 2. 在古代,边亭是文明与蛮荒交汇的地方。 组词: 边境、亭子、官署、检查站 近义词: 边关、边疆、边陲、边防 反义词: 内地、内亭、内阁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我很乐意继续帮助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