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賝賮的意思、賝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賝賮的解释

宝物财货。 唐 张九龄 《大唐金紫光禄大夫行侍中兼吏部尚书弘文馆学士赠太师正平忠宪公裴公碑铭》:“是岁,天子有事于 岱宗 诸侯会朝于行在,执籩豆者不限于中外,献賝賮者亦勤于骏奔。” 前蜀 杜光庭 《寿春节进章真人像表》:“今属寿春大节,祝圣昌辰,賝賮云驰,梯航波委,咸修芹礼,以继山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賝賮(chēn jìn)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现罕用,其核心含义指进贡的财物或礼品。以下从字形、释义、文献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形与字义溯源

  1. 賝(chēn)

    • 从“贝”,本义与财物相关。《说文解字·贝部》:“賝,献也。”指进献宝物。
    • 引申为珍宝,如《玉篇》:“賝,宝也。”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卷六;《玉篇》宋刻本卷二十七。

  2. 賮(jìn)

    • 同“贐”,意为临别时赠送的财物。《孟子·公孙丑下》:“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賮。”
    • 亦指诸侯朝见天子时所献贡礼。《周礼·秋官·小行人》:“合六币,圭以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锦,琥以绣,璜以黼,此六物者,以和诸侯之好故。”郑玄注引“賮”为贡物。

      来源:《孟子正义》卷四;《周礼注疏》卷三十七。


二、复合词“賝賮”释义

“賝賮”为同义复用结构,强调进献的贵重礼品,多见于先秦文献:


三、文献用例佐证

  1.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诸侯賮聘,以显礼仪。”杜预注:“賮,献礼也。”

    来源:《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六。

  2. 《汉书·西域传》

    :“鄯善王遣子入侍,奉賝賮珍宝。”颜师古注:“賝賮,贡物也。”

    来源:《汉书》卷九十六。


四、古今演变

唐宋后,“賝賮”渐被“贡品”“献礼”等词替代,但仍在典章文献中保留古义。现代汉语仅见于古籍研究,如《汉语大词典》收録为“进贡的财礼”。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0册第10页(1986年版)。

(注:因古籍原文无网络链接,来源标注遵循学术规范,可查证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权威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賝賮”是古代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合成词,由“賝”和“賮”两个汉字组成,均与财物相关:

  1. 賝(chēn)
    本义为珍宝、财宝,与“琛”通假。《说文解字》中未直接收录“賝”,但“琛”指“宝也”,例如《诗经·鲁颂》有“来献其琛”。因此“賝”多用于形容贵重贡品或财物。

  2. 賮(jìn)
    指临别时赠予的财物,即送行之礼,又称“赆仪”。如《孟子·公孙丑下》中“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賮”。引申为进贡的财物,常见于古代诸侯朝贡场景。

合成词“賝賮”
可理解为“作为礼物或贡品的珍宝财物”,多用于描述古代进贡、馈赠等正式场合。由于该词未被现代汉语收录,且未见于常见古籍,实际使用极罕见。若在文献中遇到,需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可能指代贡品、厚礼或特定仪式中的财物。

建议:若为学术研究,可进一步查阅《说文解字注》《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或考据具体文献的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保修庳小猜枚残泐朝众诚实乘鄣鹑贲打笔套冬假恶宾珥鹖方峙反巵法帖藁殡工艺流程诟悖官社錧籥合不着鸿图华构昏朦豁口截舌降路降水简讯简制颈戾軖轴匡助磊落不凡量授龙骧豹变銮舆卤田卤竈蟠木朽株胚子濆涌平衍浅诞钳击敲棋启请齐天大圣软心肠三侯之章沙垄身份沈忧尸丧熟视无覩浽溦頽俗王辅万念俱寂骫法为所欲为兀地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