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俘囚的意思、俘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俘囚的解释

(1).在战争中被掳获的人。《南史·檀道济传》:“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 江左 皇族,水乡庶姓,若 司马 、 刘 、 萧 、 韩 、 王 ,或出於亡命,或起自俘囚,一诣 桑乾 ,皆成禁臠。” 宋 苏轼 《代侯公説项羽辞》:“臣闻 汉王 之父 太公 为俘囚,臣切庆大王获所以胜於 汉 者。”

(2).拘禁。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予俘囚十年,外兄不知所在,今观公书此事,则再出世之语昭然矣。” 金 高士谈 《丙寅刑部中》诗之一:“衅来无朕兆,意外得俘囚。”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俘囚”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基本释义

  1. 战争中被俘获的人
    指在战争或冲突中被敌方捕获的人。例如:
    《南史·檀道济传》记载:“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即建议将俘获的敌军俘虏全部处决以震慑敌人。
    宋代苏轼在《代侯公说项羽辞》中提到:“汉王之父太公为俘囚”,指刘邦的父亲被项羽俘虏。

  2. 拘禁、囚禁
    作动词时表示对俘虏的关押行为。例如:
    宋代朱弁《曲洧旧闻》中“予俘囚十年”,即描述自己被长期拘禁的经历。

二、用法与语境

三、相关词汇辨析

“俘囚”与“囚俘”不同:

四、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研究或古典文学分析。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南史》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这是关于"俘囚"一词的简要解释、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代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综合信息。

俘囚的意思

俘囚指被敌方军队俘虏或关押的人。他们通常是在战斗中被捕获或被抓住,然后被押送到敌方的囚禁地点。

拆分部首和笔画

俘字由人和阜两个部首组成,人作为主体,阜表示活动的阻隔。它的总笔画数为9画,具体的书写格式如下:

人:横(一)、竖(丨)、撇(丿)、捺(㇏)
阜:竖(丨)、横(一)、横(一)

来源和繁体

俘囚是古代汉字的一部分,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繁体字中,俘字保留了其繁体的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在书写上有一些变化,俘囚的古代写法相对较为复杂。这些变化包括笔画的形状和顺序等。由于篇幅有限,这里无法一一列举,请参考相关古籍和字典。

例句

1. 战场上的敌方士兵被俘后,成为了俘囚。

2. 他们将俘囚押送到了集中营。

组词

逃犯、战俘、囚徒、囚禁、俘虏、俘获等。

近义词

囚徒、囚禁者、俘虏等。

反义词

解放者、释放者。

请注意,以上给出的只是俘囚一词的基本信息和简短解释。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内容或其他相关问题的回答,请提供更具体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