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赋论的意思、赋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赋论的解释

辞赋和议论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琳 瑀 以符檄擅声, 徐干 以赋论标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赋论"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复合概念,其释义可从三方面阐释:

一、文体形态论 "赋"作为铺陈描写的韵文体裁,"论"指析理议事的说理文体,二者结合形成兼具铺采摛文与理性思辨的特殊文体。陆机《文赋》称"赋体物而浏亮,论精微而朗畅",揭示其"形神兼备"的特征。

二、历史演变论

  1. 先秦萌芽:荀况《赋篇》开创问答体例,已含论辩元素
  2. 汉代定型:班固《两都赋》序言提出"赋者,古诗之流"的文体定位
  3. 唐宋转型:杜牧《阿房宫赋》实现"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到"托物言志"的转变
  4. 明清成熟:方苞《又书货殖传后》确立"义法说"理论体系

三、文学价值论 该文体承载着"体国经野"的政治功能(《文心雕龙·诠赋》),同时发展出"以论入赋"的创作范式,如苏轼《前赤壁赋》将哲理思辨融入景物描写。章学诚《文史通义》评其"虽铺陈而能指要,虽藻饰而不失正"。

(文献来源: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王运熙《文心雕龙译注》)

网络扩展解释

“赋论”一词的含义可从文体概念和具体文论著作两个层面理解,结合多来源信息分析如下:

一、基本定义

“赋论”指辞赋与议论文的结合,是古代文学中的两种文体形式。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提到“徐干以赋论标美”,说明汉魏时期已有将赋与论并提的传统。

二、作为文论著作的《赋论》

  1. 作者与背景
    由现代辞赋家金学孟于2006年创作,旨在探讨辞赋的发展方向,提出创新性理论。
  2. 核心观点
    • 批判传统辞赋多聚焦“贵族文学”,如歌功颂德、风花雪月等主题;
    • 主张辞赋应突破形式束缚,增强社会功能与思想深度。

三、古代赋论的诗学特征

古代赋论与儒家诗教关联紧密,强调伦理教化功能。其发展贯穿先秦至明清,既体现赋的抒情性,又注重叙事技巧与社会价值,成为文学批评的重要分支。

四、总结

“赋论”一词既有文体组合的原始含义,亦指代金学孟的现代辞赋理论著作。两者均反映了不同时期对辞赋文学特性的思考与革新。

别人正在浏览...

白稻臕浇兵法卜度卜数师菜豆朝化愁眉啼妆词源从先啐酒撮要大曲钉锤风纪逢山开道分龙日改土归流耕锄鼓钉谷耗黑甲恒蔽痕印假门假氏贾民骄抗窖子老帮闲炼液冽风鸾雀闷苦腼慙妙言要道篾簟密进末多国内邑牛蒡驽鈆扑扑浦屿强近清豫人体美日出处天子搜伏随车夏雨速即檀粉腾骛停付同源媮堕亡形猥璅享国相宗消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