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到的言论,中肯的道理。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借 吴 楚 为客主,先言舆輦之损,宫室之疾,食色之害,宜听妙言要道,以疏神导体。于是説以声色逸游之乐等等。”
“妙言要道”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妙”指言辞精妙、深微,“要”表示重要、中肯,整体指精辟的言论和深刻的道理。它强调语言表达既巧妙又切中本质,能引发深刻思考,例如“一针见血、直指本质的话语”。
二、出处与演变 最早出自汉代枚乘的《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原指用精妙言论治病,后演变为形容言辞与道理的价值。
三、结构与用法
四、示例与延伸 例如:“他的发言堪称妙言要道,短短几句便揭示了问题的核心。”该成语不仅用于书面语,也可形容日常中令人豁然开朗的见解。
《妙言要道》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言辞非常精妙,能够阐述事理的要点。
《妙言要道》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妙和言。
妙字的部首是女,由9个笔画组成。
言字的部首是言,由7个笔画组成。
《妙言要道》的来源可以追溯到《礼记·大学》。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一种高超的辩论技巧,表达外貌娴熟,内涵深刻的言论。
在繁体字中,《妙言要道》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例如妙字的写法在篆书时期为「⺡苗土水」,在楷书时期为「女绿丯角」。
言字的写法在篆书时期为「言」,在楷书时期为「讠」。
他的演讲妙言要道,使人们对那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记者一针见血地讲述了事实真相,展现了他的妙言要道。
1. 妙语连珠:形容说话非常巧妙,连续不断。
2. 理直气壮:形容言辞中的道理非常清晰,坚定自信。
3. 推波助澜:形容用言语或行动来帮助事情的发展。
口若悬河、巧舌如簧、辩才无碍。
啞巴:形容不会说话或不愿意说话。
【别人正在浏览】